“延迟退休政策”是否明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如何合理化,怎样优化社区养老服务等相关话题备受社会人士关注。6月6日下午5点,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唐钧接受采访时表示,养老保险制度需按群众意愿合理优化,加快提升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
制定有选择性的养老金标准
“‘延迟退休政策’,是对所有的劳动者延迟退休年龄或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如果‘延迟退休政策’实施了,会引发一定程度的社会混乱。”唐教授坚决发对‘延迟退休政策’。
人口老龄化造成的社会问题,主要是劳动力缺乏,影响经济发展,而不是老年人太多,负担太重。中国目前正处于劳动力规模的巅峰期,16—59岁的劳动力有9亿多,但年龄结构上会逐渐偏大,劳动力有剩余甚至大量剩余。如果采取‘延迟退休政策’,只会加大这种劣势。
据悉,中国每年新生的劳动力是2000—2200万人,大学应届毕业生就有700万之多,而每年新增的劳动岗位却只有1000多万个,其中还有300万属于自然更替,一般理解就是退休腾出来的岗位。虽然2012年以来新增劳动力有所下降,创造的就业岗位有所增加,2014年达到1300万个,但供求之间仍有较大差距。若延迟退休,肯定会对年轻人就业产生不利影响。
唐教授表示:“国家可制定有选择性的退休养老金标准,群众在自愿原则基础上合理选择养老保险政策。早退的人,领取的养老金就少些;晚退的人就多领取养老金。当然国家也需对社会群众无论是否参加养老保险都应获得最低的基本养老金。
推进社区养老服务专业化建设
唐教授说:“老年服务的‘专业化’问题需要得到重视。当一个人生活可以自理时,吃饭、洗澡等日常生活琐事都是个人问题;但是,当一个人生活不能自理时,帮助老人吃饭、洗澡,等等,就都成了专业技术。所以,并不是有场地设备,再雇几个人,就能提供合格的老年服务。尤其在社区这一层面,光靠街道、居委会是难以提供专业服务的。再说,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倡导社区服务,但迄今为止,除了做成了一些‘窗口’,哪个城市有居民真正能够普遍享用的社区服务?”
唐教授建议,社区养老服务应该往市场化方式发展,将专业的养老服务机构延伸到社区。社区服务中心可以由专业机构连锁经营,然后以此为依托,再延伸到居民家庭,为居家老人服务。如果采用居家养老津贴的方式让家人照护老人,还应该在基层社区建立相应的社会工作机构,对被照护的老人的状况进行评估,并对实施照护的家人定期进行必要的专业技术培训。政府也可以投入相应的资金,用于专业养老服务机构的引进和推动,或直接资金补贴有需要但缺乏经济能力的老人。”
唐教授强调:“社区治理不是单靠社区自己去实施治理,毕竟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能力和时间分配是有限的。这就需要社区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让更多的市场机构来实现社区专业化和智能化发展。”(张娟)
责任编辑:陈静
标签:养老,保险,政策,专业化
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杰秀
一直以来,我国长期形成的家庭子女养老观念,没有把社区养老助老服务事业,提高到反映社会文明进步水平、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保持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