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人士深入解读:基本面好工具充足 增速目标能实现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6-03-10 09:36:04

   3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吹风会,邀请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黄守宏,国家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马建堂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就如何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年经济预期目标、宏观调控政策等问题与中外记者进行了交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只做减法,也要同时做加法
  
  “正确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我们做好经济工作至关重要。”黄守宏表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涵非常丰富,不是单纯的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还包括降成本、补短板,要正确理解,不能只突出“三去”,还要关注“一降一补”。
  
  那么,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该如何正确理解呢?黄守宏从体制、产业等层面进行了解读:
  
  从体制层面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放松管制、促进竞争、支持创新、扩大开放”,也就是政府要通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改革,为市场主体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
  
  从产业层面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要做减法,也要做加法。做减法,就是要通过市场竞争、以市场倒逼的方式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做加法,就是培育促进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即加快新经济的发展。如果只做减法,单纯地去产能、去库存,经济发展就会产生收缩效应;只有有减有加,才能保证经济在转型升级中持续稳定增长。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就是通过重大改革让企业更活、市场更有效、政府管理更科学。”对此,马建堂阐释道:在企业层面,就是生产能够按照市场需求“能多能少”、使用的资源包括用工“能出能进”、企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能生能死”;在市场层面,一是进一步培育配置资源所需要的要素市场;二是进一步推动价格改革,让价格这一重要的市场信号更好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的稀缺程度;在政府层面,要进一步减少对企业不必要的审核、许可,同时改进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提高监管的水平。
  
  供给侧改革与扩大需求不是“非此即彼”,两者应有效结合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否意味着我们可以放松需求侧管理?
  
  “从供求关系层面看,与西方经济学供给学派只关心供给、强调减税不同,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强调供给,又关注需求。”对于一些“矮化”投资的观点,黄守宏并不认同,他表示,目前我国基础设施、民生等方面还有很多薄弱环节、发展相对滞后,产业也亟须转型升级,在这种情况下保持经济增长,离不开投资,“供给和需求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不能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需求对立起来、非此即彼。”
  
  黄守宏表示,从宏观调控层面看,供给侧管理和需求侧管理是宏观调控的两个基本方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降税、减费等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推进企业转型升级、促进结构优化都需要一个过程;为了防止经济在调整中失速,要同时适度地扩大有效需求。”在他看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眼长期可持续,而运用政策工具适度扩大总需求是为稳住当前,“长短结合,中国经济才能更加健康强劲地发展。”
  
  “需求管理过去是、现在也是政府短期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在供给侧培育新动力、改造传统动力也不能忽视需求侧管理。”马建堂表示,在适当扩大总需求的同时进一步推进结构性改革,使供给结构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中国经济就可以实现稳中有进。
  
  GDP预期目标稳妥合理,经过努力可以实现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国民经济发展的预期目标为6.5%—7%的区间。实现这一目标难度大不大?
  
  “这一目标考虑了需要与可能,考虑了经济发展的基础与发展的走势,考虑了国内经济发展的状况,也考虑了国际经济变化的情况,符合现实条件,是比较稳妥、合理的。”马建堂坦言,这个目标与国外比、与过去比并不低,但是有中国经济基本面的支撑,这个目标经过努力可以实现。
  
  对于经济基本面,马建堂进行了具体分析:一是我国有充裕的居民储蓄,储蓄可以转化为投资,带来经济增长。二是人力资本。尽管劳动年龄人口有所减少,但规模仍有9亿多人,每年还新增700多万高校毕业生。三是创新资本。2015年,全国授予境内专利权157.8万件,增长32.4%,2015年研发支出1.4万亿元,增长9.2%,科技创新势头不减。四是城镇化进程加快。现在每年有1000多万人转到城镇落户、有稳定就业,人均年消费支出便会翻一番,城镇化还拉动了住房、道路、医院等基础设施投资。五是通过简政放权、实施创新驱动,推动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业态不断涌现。
  
  “确定这一目标,我们同时也考虑了就业、居民收入、环境改善等因素。”在黄守宏看来,6.5%—7%的经济增速能够满足1000多万人新增就业的需要,能够实现居民收入与GDP增长基本同步,也可以让我国在经济结构改善的同时实现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的下降。他同时表示,外界对于中国经济增速在季度间和月度间的变化,不要过于介意,而更应关注就业稳定、收入增长、民生与环境的改善。
  
  当前宏观调控工具充足,我国有能力应对各种风险
  
  “前些年,面临经济下行压力,我们没有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性的量化宽松政策。目前,我国的赤字率和货币政策都是适度的。”黄守宏表示,中国政府仍有充足的宏观调控手段来应对当前的经济形势,“万一经济增长滑出合理底线,影响就业市场稳定,我们就会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政策应对。”
  
  政策工具箱里还有哪些工具?
  
  “比如存款准备金率,央行刚刚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但下调之后仍然有17%左右;比如我国一年期存款的基本利率在全球范围内还是比较高的。”马建堂举例道。
  
  “今年我国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有度,积极的财政政策应更加积极有力。”马建堂相信,科学的宏观调控政策与深入推进的结构性改革相结合,能够有力应对经济运行中的各种风险。(刘志强 李心萍)

责任编辑:陈静
标签:政府工作报告,经济增长,供给侧改革

分享至:
  • 扫一扫手机预览

  • 中国社区网微信公众号
精彩推荐
精彩专题
社区地图 社区百科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中国社区网邀您投稿:
zhongguosheq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