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6 > 两学一做 > 社区党建

管城回族区:长风破浪会有时

来源:四川日报 发布时间:2016-07-04 08:54:26

  回顾近年来基层党建工作,我们欣喜地看到,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坚持“发展是主旋律、党建是原动力”的工作理念,以党建工作统领全局,坚持贴近中心、贴近基层,主动作为、靠前服务,抓好“责任、规范、服务”三个关键词,不断提升全区基层组织建设水平,一项项举措,使全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显著增强。

  秉持“责任”抓落实

  只有责任到位,管党才是真管,治党才能真严。

  责任制的落实情况是搞好基层组织建设的前提。管城回族区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工作,在人力配置、财物保障、建章立制等方面给予倾斜,确保让最管用的人问事、最充裕的资金干事、最有力的举措成事。

  建立健全党组织书记抓党建的责任体系。区和部门党组(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对党建工作重点任务亲自研究部署,带头深入基层调研指导,带头破解工作中的难题,形成了很好的示范效应。

  管城回族区明确基层党组织“一把手”为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开展书记述职、党代表和党员群众参与评议的逐级述职评议活动,层层加压,落实第一责任。将党建工作纳入单位年度绩效考核,使党建工作成为“硬指标”。

  谋远固本抓基层,与时俱进强保障。区委坚持资源下沉、重心下移,推动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全面夯实基层基础。全面实施“万元工程”,将村、社区党建工作经费纳入区财政预算,每年为每个村、社区下拨3万元党建专项经费,为基层减负减压,引导基层干部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服务群众、为群众办实事上。

  推进基层四项基础制度建设。在乡镇办和行业成立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45个,社区级成立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室125个,抓好矛盾化解排查机制;健全干部廉政档案建设、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监督检查工作考评等多项制度,抓好党风政风监督管理机制。

  管城回族区坚持把基层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和选拔使用干部的主阵地,在干部选任时,把是否具有基层一线工作经历、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组及克难攻坚一线岗位历练经历作为选拔使用的一个重要条件,五年来292名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先后赴基层一线历练,196名基层干部在一线得到了提拔重用,进一步激发了干部队伍活力,点燃了干事创业的激情。

  狠抓“规范”强基础

  规范党员的管理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础。管城回族区高度重视党员的教育管理,通过多种措施严格党员入口关,争取把党员队伍真正建成联系服务群众的时代先锋。

  开展党员组织关系集中排查。按照市委组织部“五核查”的要求,对党员名册、党员档案、党员缴纳党费和参加党支部活动记录、组织关系介绍信存根、党员现实表现等情况,进行核查。共排查出“失联”427名,占党员总数的0.02%。现已取得联系的党员有216名,都已基本理顺和落实组织关系。

  严格党员发展。加大了对农村80、90后人群、工人、农民的发展力度,在名额分配上向乡镇(街道)进行倾斜,今年共向乡镇(街道)分配发展名额175人,占全区发展计划的74%。

  完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针对流动党员统计难、管理难的情况,整合98个二级网格和445个三级网格,建立详细的流动党员流出入名册,对党员流入的时间、流出地、从事行业等情况进行登记,保证每一名流动党员都在“网”在“册”。

  创新党员远程教育形式。管城回族区重点打造了《共产党员是怎样炼成的》动漫电教片。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突出“岗位小、事迹实”的特点,以西大街街道党员志愿者胡东乔数十年如一日为辖区管城回族区居民义务理发为素材,制作拍摄《老胡的坚守》纪录片,大力宣传和弘扬共产党员精神。

  凸显“服务”聚合力

  让群众好办事、为群众办好事,是基层党组织工作的鲜明主题、自觉追求和基本职责。

  现在,走进位于郑州市管城回族区西大街便民服务中心,只见宽敞明亮的大厅里,前来办事的市民络绎不绝,中心墙上各项规章制度、服务守则清楚醒目,工作人员热情的工作态度和高效的服务水平令人称道。

  “以前弄个低保材料要来回跑几趟,现在有专门人员负责,一会儿就办好了!”市民王进华谈起行政事务受理中心为自己带来的方便时赞不绝口。居民能够感受到办事的快捷方便,得益于行政事务办理模式的改变。

  西大街便民服务中心的优质服务只是管城回族区为凸显“服务”聚合力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区扎实推进“社区建设提升年”工作,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力度进一步加大,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管城回族区是老城区,基础设施陈旧落后,社区办公条件差,投入不足,历史欠账多,绝大部分社区老、残、差,与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已经格格不入。

  经过深入调研论证,管城回族区对社区软硬件设施进行了全面梳理,并多次召开联席会议、现场协调,推进“三级

  三类”便民服务平台建设,新建3000平方米以上的街道便民服务中心3个;新建村(社区)活动场所11个,改扩建村(社区)活动场所30个,其中2000平方米以上场所10个,全区65个社区面积达500平方米以上,占全区总数的82%。

  开展党组织分类定级活动。建立管城区党建工作云平台数据库,将全区378个基层党组织按照标准进行分类定级,定级为“好”的基层党组织130个,“较好”的基层党组织141个。对较差的党组织按照“晋位升级”要求,定时通报,限时整改,力促提升。

  从去年开始,管城回族区的党员刘楠楠便有了双重职责:她不仅是本单位党员,同时也是社区服务中心工作者。每周,在完成自己的工作后,小刘还要在街道服务中心参加“党员延时岗”、“志愿服务队”等活动。

  小刘职责的转变,是去年管城回族区探索实施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制”的结果。该区建立街道“大工委”9个、社区“大党委制”77个,打破条块分割,推动资源共享,实行统筹管理,突破传统的“单位建党”限制,形成跨行业、跨类别、跨层级的大党建格局。

  该区还继续推进以“百问百解”为载体的“2+1”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模式,社区行政事务服务、社会化专业服务、群众互助服务等多元化服务格局进一步加强。

  平等街社区居民谢瑞清老人告诉记者:“这里不仅有居民文化活动中心,而且还有健康医疗站。老年人平时来这里健身锻炼,身体不适,随时就可以进行医疗体检。这对于社区老年朋友来说,真的是太安全、太放心、太方便了!”

  今年以来,管城区以党建为统领,以为民服务为支点,积极构建“党建+志愿服务”工作新格局,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建立了“党员义工活动日”制度和党员志愿者激励机制,每人每年参加志愿服务不少于12次,服务时长不少于50小时。目前,全区注册志愿者达到2万多人,党员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覆盖率达80%,党员志愿服务参与率达到90%。

  围绕精准扶贫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管城回族区立足精准扶贫工作实际,主动作为、聚焦发力,以“三个转变”扎实开展扶贫工作,不断提升组织工作服务大局的能力和水平,党建助推精准扶贫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结成“帮扶对子”,从临时救济向长效救助转变。坚持扶贫工作与党建活动相结合,以党建推动扶贫工作开展。以“排忧解难惠民生”为主题,在县处级领导中组织开展“一对一”精准活动。全区58名处级领导干部认领116户帮扶难度最大的困难党员家庭,做到思想上扶志,工作上扶技,生活上扶困。

  党员做给群众看,群众跟着党员干。在区委组织部成立党员志愿者服务中心,12个乡镇、街道下设党员志愿者服务站,建立党员志愿者服务队63支,与困难党员结成420对帮扶对子,精准制定帮扶计划。将帮扶成效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和优秀党员评选的重要内容。

  依托“爱心超市”,从被动接受向按需选购转变。“党员爱心超市”成立以来,利用帮扶资金长期帮扶大龄、困难党员625名,使帮扶机制从节日性、短期性帮扶转变为长期性、永久性帮扶,解决了辖区高龄党员和困难党员的基本生活问题,构建起党内帮扶长效机制。

  基础牢固,坚若磐石。一项项举措,使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显著增强,有力提升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在新的起点上,管城回族区基层党建工作正不断迈上新台阶、跨入新征程,在率先全面小康的进程中演绎着更加精彩的篇章!

责任编辑:史雅琴
标签:管城回族区,基层党建

分享至:
  • 扫一扫手机预览

  • 中国社区网微信公众号
精彩推荐
精彩专题
社区地图 社区百科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中国社区网邀您投稿:
zhongguosheq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