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上午,以“志愿服务与社会共享”为主题的“2016年上海志愿服务论坛”在上海大学召开。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市志愿者协会会长潘敏出席论坛并作主题报告。来自市内外的志愿服务理论工作者和实务工作者200余人出席论坛。专家学者代表和志愿者代表等在论坛上做专题演讲。上海大学和市社联分别致欢迎词。市文明办副主任、市志愿者协会常务副会长姜鸣主持论坛。与会者围绕志愿服务与社会共享的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潘敏在主题报告中提出,社会共享不仅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发展理念,也是当今信息化时代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志愿服务作为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和谐的促进力量,是推进社会良性运作和共享发展的基本途径。志愿服务为促进社会共享提供高尚、快乐的生活方式;同时,社会共享理念为志愿服务健康持续发展注入价值内涵和精神动力。潘敏同志强调,上海志愿服务要在转型升级中更好地发挥促进社会共享的作用,坚持以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为突破,完善资源共享的志愿服务体系;坚持以制度建设为支撑,构建有序共享的志愿服务生态;坚持以志愿文化为引领,创造幸福共享的社会生活方式,增强人们对志愿文化的认同感、对社会共建共享的责任感,努力营造向上尚善、诚信互助的良好社会风尚,推动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潘敏同志着重强调,要发挥实体平台体验性强、网络平台互动性强的互补优势,在今年完成市政府实事项目“完善100家社区志愿服务中心民生服务功能”和上海志愿者网能级提升的基础上,继续强化线下阵地建设和线上信息化建设的双轮驱动,力争明年完成131家社区志愿服务中心功能优化升级,实现线下阵地网络全覆盖,线上信息网络全覆盖,以及实体平台与信息平台无缝联接,构建布局更加合理、管理更加规范、服务更加完善、更加充满活力的志愿服务组织体系。
与会学者认为,志愿服务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在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下,志愿服务大有可为。志愿服务高度契合共享发展的理念,是解决社会问题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力工具,是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主要路径。要通过激发和培育公民的共享美德、加强志愿服务理论建设、典型培育等方式,大力弘扬和倡导志愿服务文化,为志愿服务参与社会共建共享提供强健的“魂”和“体”。要通过优化志愿服务平台,完善志愿服务机制,整合志愿服务资源等方式,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社会组织等更多力量在参与社会共建共享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和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为志愿服务参与社会共建共享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会上,市文明办、市志愿者协会、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联合发布了《2016上海市社区志愿服务中心发展状况报告》,调查显示,在分布上,社区志愿服务中心基本实现全市覆盖,基础建设稳步发展;在设施建设状况上,大多数社区志愿服务中心与其他机构共建,体现资源共享;在运作模式上,社区志愿服务中心以自主管理为主,呈现多元化、社会化趋势;在使用志愿云的情况上,社区志愿服务中心志愿服务信息化逐步完善,“志愿云”成为活动开展有效助力;在供需对接功能上,需求与服务对接紧密,项目化运作持续推进,项目孵化更贴近百姓民生。从全市社区志愿服务中心的功能建设与拓展情况来看,基本上达到了“实事项目”的初衷,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制度化、信息化、项目化、社会化建设方面持续完善,但在资源整合、项目创新、保障措施方面还存在不足,有待今后在实践中加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