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23日电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以来,境外华文媒体持续高度关注。华媒评论称,中国的发展经验在世界深入人心,中国的发展潜力将让世界受益。致力于发展、和平、共同繁荣的中国,会让世界分享“中国机遇”。
资料图:10月18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中新社记者 刘震 摄
【中国经济筋骨结实、发展势头强劲】
正在北京召开的中共十九大释放出诸多中国经济改革发展新动向,“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无疑是其中之一。法国《欧洲时报》23日刊发题为《中国经济发展新模式成型》的社论称,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下的开放格局,将是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推动形成更全面开放的格局。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了“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欧洲时报》评论认为,不论对内还是对外,今后中国经济将进入新一轮红利释放周期,并继续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中国智慧。
香港《亚洲周刊》22日刊发的评论文章指出,过去五年,中国成为全球高铁、高速公路、桥梁与隧道里数最多的国家;被西方视为中国“新四大发明”:高铁、移动支付、无远弗届的网购、共享单车等,都让全球惊艳。十九大是中国新时代的开局号角,中国和世界都在期待一个更加繁华的中国。
意大利欧联网刊文称,综观中国经济整体情况,不难得出结论,即中国经济筋骨结实、发展势头强劲。而致力于发展、致力于和平、致力于共同繁荣的中国,更愿意让世界分享中国机遇。
《香港商报》评论文章说,中国的发展经验在世界深入人心,中国的发展潜力将让世界受益。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助理校长劳里·皮尔西表示,一个强大的、自信的中国,会为世界带来更多机遇。
资料图:10月19日晚,参加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在北京展览馆参观“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 中新社记者 杜洋摄
【国际影响力扩大教育助力中国实现强国梦】
海外华媒亦关注到十九大有关教育方面的表述。香港《大公报》援引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话称,十八大以来,中国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中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加强,已成为世界第三、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
香港《星岛日报》也聚焦陈宝生的发言说,预期2049年中国教育将“引领世界教育发展潮流”,成为世界上人们最向往的留学目的地。中国在世界教育发展规则上有更大发言权,中国版教材、汉语发音教材能走向世界。
意大利欧联网发表评论文章称,人才的培养受益于教育水平的提升,只有坚持不懈的加强对人才培养,加大教育投入,注重教育公平,中国的人才会越来越多的涌现,国家也会更加的强大,中国的强国梦才能更快实现。
评论强调,中国的日益强盛,得益于对人才的培养。人才是国家前进的动力、人才是立国之本、更是治国之要。只要不断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才能够保证立国之基。人才的培养,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部分。
香港《文汇报》则评论,在中国新时代,更需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具有民族、科学、大众特色的中国文化,推动世界的和平、互利、共赢发展。
资料图: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在河北石家庄116路公交车上,几位市民正在观看大会电视直播。中新社记者翟羽佳 摄
【满足人民新期待乡村振兴战略引关注】
十九大报告描绘出了中国未来发展的新蓝图,并多次提及“人民美好生活”一词,境外华文媒体也对这一表述进行了解读。
香港《大公报》23日刊发题为《北京观察:民生新期待着眼于“分好蛋糕”》的署名文章称,何谓美好生活,泛而言之不外乎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细数起来则必然地带有时代与社会发展的印记。在中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的今天,“做大蛋糕”已不再是最迫切的任务,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更着眼于如何“分好蛋糕”上。
《香港商报》则刊文称,自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改革不断深入,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转型已进入改革的“深水区和攻坚期”。财税、金融、医疗卫生、社保养老体制改革有序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提上议程,法治社会结构逐步完善,法治中国格局正在打造完成。
《澳门日报》23日社论指出,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中国执政党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为中国农村人口擘划了宏伟而美好的蓝图。
评论称,没有农村地区的脱贫,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乡村振兴,就没有国家的全面振兴。振兴乡村被提升到战略高度,可以极大地提高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的标准和要求,为解决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奔小康,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长久政策支持。(完)
原标题:华媒聚焦十九大:世界将分享“中国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