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8 > 我家40年 > 40年博物馆

从土屋到楼房的幸福生活

来源:中国社区网 发布时间:2018-11-20 11:13:25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家住的是三间土屋,一家七口挤在一张炕上,窗户都是纸糊的……”想起40年前的穷困生活,家住襄阳市枣阳经济开发区的施克江依然历历在目,“是改革开放,让我家过上了好日子。”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施克江家很穷,穷到连房子都盖不起,便用土打墙盖了三间土屋住。麻纸糊的窗户,阳光很难照进来,进门就像钻进了地洞,不小心就碰得屋里东西七零八乱满地滚。屋里也没有多余的床,一家七口挤在一张炕上。一次,屋顶突然塌方,土块擦着弟弟的腰打了下来,将厚厚的木凳砸了个对穿,所幸人没事。这样的土屋一住就是八年。那时,母亲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有一间敞亮的砖房。

图片1.png

施克江家的老房子 施克江供图

  为了改善家里的住房条件,施克江的父亲白天跟生产队做工,晚上给人家喂牛,拼了命的攒工分。全家人都省吃俭用,终于盖了4间外包墙(外面包裹一层砖,里边仍是土墙)的新房。屋顶是用麦秸和黄泥做的,一到雨季,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为了延长房屋寿命,每年3月,施克江的父亲就会把屋顶潮湿腐烂的麦秸刨去,重新用新麦秸与黄泥铺盖。虽然住房条件依旧不尽如人意,但日子逐渐好了起来。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包产到户让施克江家分到了土地,他们开始养猪、养羊、养鸡。“电视里,楼房贴瓷砖,人们喝自来水、用暖气,我便梦想着有一天能走出小山村,带家人住进楼房。”他说。

  恢复高考犹如改革开放的第一声春雷,给了施克江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经过两次高考,他考进了襄阳师范。1985年,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枣阳市第五中学教书工作,认识了妻子。1987年,两人结婚时住进学校分给他的50平方米大的砖瓦房。

  进入新世纪,生活有了新变化。2002年,施克江买了一间101平米的新房,将父母从农村接到新房里一起居住,他实现了带家人一起住楼房的梦想。如今,一百平的房子又换成了接近两百平米的两层复式楼房。走进新房,硕大的水晶吊灯、明亮的落地窗、精致的欧美风装修都是那么赏心悦目。

  “从土房到外包土坯房,再到楼房,从农村到城市安家,这一切归功于党和政府,归功于社会安定发展的好环境。没有改革开放,没有国家的快速发展,就没有我家住房的变迁和幸福生活。”施克江由衷地说。

责任编辑:崔凤霞
标签:改革开放四十年

分享至:
  • 扫一扫手机预览

  • 中国社区网微信公众号
精彩推荐
精彩专题
社区地图 社区百科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中国社区网邀您投稿:
zhongguosheq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