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情村史陈列室,爨底下村生活情景再现。
距北京最高峰灵山不足10公里处,有一个古老的村落。其建筑风格古朴,走在村中有时空交错的“穿越”之感。这就是门头沟区斋堂镇爨底下村,是北京市京西古驿道上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这里不仅村落保存完好,在爨底下村的乡情村史陈列室中,还能看到各式各样的老物件。从历史民情到红色文化,这些老物件承载着整个村值得回忆的旧时光。
爬上整个村的最高处,就到了爨底下村的乡情村史陈列室。在这个有着四百余年历史的老屋里,一个又一个老物件映入眼帘。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抗战时期伤痕累累的子弹夹,传承着爨底下村的红色文化。据村党支部书记韩革立介绍,抗战时期,爨底下村村民中有多名青年奔赴延安参加革命,80多人参军,22名烈士为抗战付出宝贵的生命。“这些子弹夹,都是那时留下来的。”韩革立谈起展品来如数家珍,这些老物件不仅记载了抗战时期的峥嵘岁月,还是爨底下村厚重村史的见证者。
乡情村史陈列室的建立,与村民的努力分不开。今年67岁的韩孟起从小生长在爨底下村,家就住在陈列室旁边。在村两委决定创办陈列室之初,他不仅积极捐献老物件,还自告奋勇要求看管陈列室。2016年陈列室正式成立,韩孟起坚持每天一大早就起床“开门营业”,平时还为游客免费讲解。陈列室的清扫和维护他也全包了,一年365天无休。
“陈列室的老物件都是当年村民们自发捐献的。”韩孟起老人讲述道,早在20多年前,爨底下村就有过创办村史馆的想法,以此来保存村史文化。当时,各家各户都积极捐献物件,各种古董农具、炊具陆陆续续进驻陈列室。后来没有办成,这些老物件就保存了下来。2016年,在首都精神文明办的号召和支持下,乡情村史陈列室正式成立,搁置了20多年的老物件重新见到了阳光。
如今,爨底下村乡情村史陈列室中摆放着160多个老物件。陈列室二层还设置了原貌再现展馆,按照历史原貌恢复生活场景,让来到这的老百姓能回味往日时光。“人们来到这能看到当年乡村的生活场景。”村党支部书记韩革立说,而这延续百年的文化,就通过乡情村史陈列室向世人讲述。
目前,爨底下村共57户,村民102人,有54个农家院。乡情村史陈列室的开办,为这个以旅游业为主的小村留住了更多游客,也让爨底下村的厚重文化得以延续。从旧时走来的老物件,不仅承载着村民的旧时光,也让爨底下的红色记忆和历史民情不被时间泯灭,成为爨底下村的历史见证者。(王世博 文并摄)
责任编辑:邹祖云
标签:我家4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