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生命方舟’无数次地穿梭在武汉的大街小巷,却没有好好地看一看这个美丽的城市,希望再来这里的时候,能够看看我期待的曾侯乙编钟和越王勾践剑。“参加过抗洪抢险和抗击非典疫情的李云鹏,在新冠肺炎疫情来袭时,他依然没有缺席,作为退伍军人的他,保家卫国就是他的人生信条。
在抗击疫情的战役中,有一群人,他们不分昼夜,随叫随到,用最快的速度奔波在生命的长廊里,与时间赛跑,与病魔抢夺患者生命,他们就是救护车上的“摆渡人”。
军人退伍不褪色 保家卫国显担当
说起在武汉支援的日子,内蒙古援鄂抗疫医疗队中的队员李云鹏说:“在一线的工作当中,我遇到了很多感动的瞬间,我想把他们记录下来,当我老了之后,回想起这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仍然能从心底翻涌出一股暖流和力量。”
在一次执行任务的时候,由于时间过长,路途过长,李云鹏出现了血氧低的症状,同行的辜生威大夫劝他休息一会儿,李云鹏却说:“不用,你能坚持下来,我就能,时间可不等人!“
“来到了协和西院区,车上的八位轻症患者,很感谢我们。由于语言上的差别,有一位患者对我说的话,我虽然没有全部理解,但是人的眼睛是会说话的,我隔着起了很多雾水的护目镜和厚厚的防护服,依然能看到他那真诚的眼神,听到一声最真诚的‘谢谢!’”李云鹏回忆道。
援鄂的第35天是李云鹏在武汉市协和医院站的最后一班岗,由于李云鹏是临时党支部书记,因此他放弃在驻地休整,和他的战友坚持到最后。最后一个任务是转运协和本院的医护人员。马上就要离开“战场”,李云鹏心里感觉空落落的。很多情绪交织在一起,不知该说什么好,最后也只是对协和的战友说了一声“再见,欢迎到我们大草原来!”“这一次的转身离开,也许是我们又重新获得了一次新生吧!”李云鹏感慨道。
老党员冲锋在前 雷厉风行不服输
“这次我们的转运队共计24人,我的年龄最大,是全队的老大哥,最小的才30岁,和我的党龄一样大。他们特别尊重我,有什么事情也愿意找我商量。我也尽自己所能,尽量爱护他们,帮他们出主意想办法,齐心协力共同完成好上级交给我们的支援武汉的光荣任务。”52岁的秦瑞文说:“虽然我在转运车队中年龄最大,但是我是党员,就应该冲在最前面。”
时针拨回2月14日,秦瑞文回忆,一天出车5次,转运了17人,其中有2名重症患者。晚上消毒完毕后突然感觉到腰很疼,这才想起白天运送一个危重症患者时,搭档的黄医生比较瘦小,患者又比较重,担架车上不了救护车,我在后视镜看到后,立刻下车帮助抬起担架,把患者顺利的抬上车固定好,快速平稳地转运到协和肿瘤医院。
秦瑞文回来后接受采访时说:“2017年我做过腰间盘手术,平时不能提重物和剧烈运动,当时为了患者能及时得到救治,我也顾不了那么多了,患者早一秒得到救治,就能多一分生的希望。”为了不让周围的人担心,秦瑞文从来没有提过自己腰上有旧疾的事儿。
3月18日完成了最后两次转运工作的秦瑞文,圆满的完成了工作任务。3月20日,乘包机回到了家乡内蒙古。并在美丽的鄂尔多斯隔离休整14天。“当我们的包机缓缓地降落在鄂尔多斯机场,舱门打开后,走上前来的是自治区的领导和卫健委的领导,祝贺我们圆满完成任务,并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极大的肯定。沿路群众更是欢呼致敬,我们全车24人没有一个不落泪的,因为我们不辱使命安全回到了家乡。”
平凡点滴忆温暖 职责使命永在肩
说起最难忘的事,陈佳乐说,支援湖北的每一天都有许许多多的事情让人感动,事情虽然平淡但是却充满了浓浓的深情。不论我们从哪来,大家的心是在一起的。
“记得有一次转运的是一名50多岁的叔叔,他的氧饱上不来,虽然吸着氧气。但也能明显感觉到叔叔喘气困难,我能感觉到他的紧张,我连忙帮他扶紧氧气面罩说:‘叔叔您别紧张,不用担心。’叔叔用颤颤巍巍的语气说:‘孩子,谢谢了。’”我当时顿时感到了这份职业沉甸甸的使命和担当。
回到家乡的陈佳乐,安安稳稳的睡了个好觉。忆起援鄂的日子,让这个爱写点感受的大男孩不由得记录下来此时的心情。“今天的我如同刚下战场的战士,卸下平时工作的紧张,身心都很放松,在这40多天的援鄂工作中,完成了上级交代给我的任务,并且平安归来!现在回想,眼前还是我刚到武汉时的场景,淅淅沥沥的小雨,就像当时武汉的疫情一样,一片昏暗,而当今天我回来的时候,武汉的天空一片晴朗,心情不言而喻!”
陈佳乐回忆,在这40多天的工作中,我能深刻感受到这座英雄城市的魅力,那些兢兢业业在工作岗位上为疫情付出努力的人们让人感动。我能看到每天忙于晨昏的环卫工人,能看到每天奔波于各个地方的快递小哥,能看到穿着红色马甲的志愿者,看着所有人忙碌的身影,不禁感叹,伟大的祖国一定会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王慧)
原标题:救护车上的“摆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