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文明攀新高,垃圾分类很重要。蓝红绿灰四个桶,男女老少要记牢······”6月22日上午九点,武汉市珞珈山街志芳·妇女微家工作室内,“巾帼志愿者说唱小组合”汪婆婆一行6人穿着自制垃圾分类环保T恤,腰围袖珍版垃圾桶,一遍接一遍排练着合唱和队形,她们正为即将开启的武汉市妇女之家(妇女微家)服务大比拼直播活动做热身准备。
汪婆婆是珞珈山街工学部社区居民,今年62岁,自2008年退休以来便热衷于志愿服务事业,疫情防控期间更是主动申请加入珞珈山街妇女微家线上互助群,通过转发系列防疫科普知识缓解小区居民恐慌情绪,称得上街坊邻里的“正能量使者”。这不,听说武汉马上要实行垃圾分类,汪婆婆可闲不住了。
“我们的表演曲目是《武汉垃圾分类歌》。”据汪婆婆介绍,《武汉垃圾分类歌》是一首地道的原创歌曲,由茶港诗社成员鄢良斌作词,再由“巾帼志愿者说唱小组合”结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曲调编排而成,其通俗易懂的歌词、朗朗上口的曲调,让听众过耳难忘,听过一次就能记住垃圾分类的具体方式。
上午十点,武汉市妇女之家(妇女微家)服务大比拼珞珈山街专场直播活动正式开启。在巾帼志愿者的镜头里,汪婆婆也成了不一样的“带货达人”,平日里主播们带的零食、特产等实物,如今在汪婆婆这里则变成了垃圾分类小知识。“‘美分美家’,幸福珞珈!我不懂什么叫‘带货达人’,只想为垃圾分类工作贡献一点力量。”提起最近的热门话题,汪婆婆笑着说道。
“大伙儿说说,海绵是哪类垃……”一曲《武汉垃圾分类歌》唱罢,汪婆婆带着组员和直播观众现场互动,做起了垃圾分类小游戏。“搜集了12种生活中容易分错的东西,比如纸尿裤、口服液、牙刷、海绵、果壳等。”在与观众的一问一答中,印着不同物品的卡片被分别装进袖珍版垃圾桶,进一步加深了观众对垃圾分类知识的直观了解,将“带货”行为进行到底。
活动还设置了传统五彩蛋袋教学制作环节,同时穿插端午节由来及相关民俗活动讲解,通过听、学、做,营造传统文化佳节氛围,在中国千年非遗名节中感受爱国情怀的传承。
“我们特意邀请了武汉大学老年大学手工班王建华老师来给我们上这节课。”据志芳·妇女微家负责人介绍,志芳·妇女微家在辖区共招募了30名妇女儿童作为此次活动的“体验官”,并提前分发活动材料套装,线下全程参与直播活动。
据了解,本次直播活动由珞珈山街妇联和志芳·妇女微家联合举办,热度最高时接近5万。(文/图 张颖)
原标题:武汉武昌6名婆婆线上演绎原创垃圾分类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