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事关群众日常生活,却又多因琐碎事务而千头万绪,社区工作难做。如何创新社区治理方式,解决社区里、老百姓身边的老大难问题?近年来,内蒙古阿拉善高新区以党建引领创新社区治理新路子,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一些社区的大小难题迎刃而解。下面,就随笔者一起走进高新区乌兰布和社区,揭开社区治理的创新密码。
乌兰布和社区作为高新区成立的首个社区,辖区面积38。24平方公里,人口8147人。地处我国西部"呼-包-银-兰"经济带和鄂尔多斯-乌海-阿拉善"小金三角"交汇点,外来人口占到近八成,是典型的"移民小城"和"陌生人社会",庞大的外来人口远离家乡,渴望得到帮助,亟须构建社会支持网络。这些特点奠定了建设"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的坚实基础。
近年来,乌兰布和社区发扬高新区人"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劲头,以"党建+志愿服务"助推社区治理"升温着色",让志愿服务在社区扎下了根、做出了花、结下了社会治理现代化发展的累累硕果。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该社区党支部历时3个月收集整理编撰在乌斯太地区参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及文物史料,全新打造"革命历史纪念馆",制作了《我心中的的红色记忆--不忘初心来时路·讲述乌斯太地区老革命的故事》红色革命纪录片。纪念馆建成以来,以身边的老党员讲述革命的故事,以身边的事迹感染新时代的共产党员,以担当奋进的共产党员为社区志愿服务注入强劲生命力,参观学习累计已达到千人,真正使红色教育基地成为了社区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壮大的思想动力源泉。
该社区以党建引领,注重激发每个党员志愿者的主体意识,吸引社会力量有序参与。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组织52名专职志愿者和280名兼职志愿者奔赴一线,设立5个志愿者先锋岗,发放宣传单1400余份,张贴告知书1000余份,分发消毒液700余公斤、口罩3200余支,以"一对一"代办制为实行居家隔离群众代办各类服务800余次,将疫情期间民生保障"最后一公里"缩短为"服务零距离"。社区志愿者的小红帽、红马甲随处可见,活跃在高新区疫情防控的各个领域,成为了一支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重要力量。
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该社区将"党建+志愿服务"工作重点放在上下联动、领域互动、协同发力上,探索推行"网格员+志愿者"的形式推动志愿服务嵌入社会治理工作中。据了解,该社区通过与辖区16个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和12个企业党组织互联互动,整合资源、需求、项目清单75条(项),探索建立了"社区+机关事业单位""社区+企业""社区+社会组织"等多层级跨领域党建联合体。同时将片区划分为9个网格,采取"1名网格员+若干志愿者"的结对模式,将志愿服务力量下沉网格,不定期开展便民服务、矛盾化解、隐患排查、治安防范等服务内容,促进党建引领志愿服务与基层社会治理同向同行,互助互补。
该社区还以群众需求为重点,探索推行"四类服务四化推"促进社区志愿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即,重点服务项目化推进。由社区党支部牵头,发动辖区全部志愿服务资源开展诸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爱国卫生运动等重点服务项目,通过综合评定、效果反馈等方式,对"党建+志愿服务"进行全程项目化管理;扶贫帮困精准化推进。针对辖区残疾人、困难老党员等家庭,探索推出"爱心微心愿",通过在职党员进社区、志愿者扶贫帮困的模式开展帮扶活动。创新服务品牌化推进。针对社区居民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放学后短暂的"管理真空"问题,举办"阳光六点半"课业辅导班,每年为辖区内40余名学生义务辅导功课。节点服务常态化推进。在三九寒冬,开展"雪中送炭"活动,主动募集善款为辖区30户困难家庭解决过冬燃煤50余吨;在三伏酷暑,社区"爱心驿站"大门向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和辖区群众敞开,免费提供歇脚、纳凉、绿豆汤服务。
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关键在于抓融合提实效。该社区深入推进"党建+志愿服务",依靠党的力量将各类组织、各方力量、各种资源进行再组织、再整合,让群众从治理成效中感受到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和温暖,紧紧围绕"标准化社区""融合党建示范点""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等创建目标,强化群防群治,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据悉,近日,乌兰布和社区获评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18个部委、单位推选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最美志愿服务社区"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