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和晚上,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凤池社区活动中心都会聚集一群居民,在红姨的带领下,随着音乐打起太极拳,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每周四下午,陈姨、想姨等志愿者拿着刚煲好的汤,上门探访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传递邻里守望的关爱。
从自发到有组织开展志愿服务,他们已坚持了二十多年,为今天凤池社区和谐繁荣的生活做了最好的奠基和引领。
如今,有困难想解决,有心愿想实现,对凤池社区居民来说,不少需求在家门口就能满足,分布在社区各个片区的1250多名志愿者提供了坚强的保障。近日,凤池社区获得了沉甸甸的荣誉--广东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奖牌。
社区治理创新是社区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实现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凤池社区坚持把志愿服务融入社区治理,不断探索创新体制机制,发挥志愿服务力量在社区的引领、稳定、协调作用,为佛山基层社区善治提供了可参考借鉴的样本。
邻里守望的连心桥
6月11日,是凤池社区爱心汤水探访志愿服务队固定上门探访社区13位孤寡、残疾、五保三类弱势群体的日子。"想姨、杏姨,汤煲好了,叫他们准备出发吧。"当日下午3时许,在凤池社区活动中心,陈姨一边熟练地用保温瓶装好汤和点心,一边大声呼叫其他队友。
陈姨叫陈美颜,年近七十了,是爱心汤水探访志愿服务队的创始人,也是现任队长。这项志愿服务她从1993年就自发做了,直到2014年社区成立了专门的探访志愿服务队,她自然而然地被推荐为队长。
"我以前在村委负责妇女工作,一直关注社区的弱势群体,发现他们更需要心理的交流和关怀。于是,我就找了三四个姐妹,自发煲汤上门探访他们,跟他们谈心聊天,感觉几次之后他们性格开朗了。我们就定下每两周一次送汤探访,没想到这一干就是20多年。"在去探访的路上,陈姨平静地说起爱心汤水的起源,脸上始终带着慈祥的笑容。
这次陈姨、想姨去探望的对象,是她们的"老客户"--住在大沥敬老院的曹叔。
曹叔是社区的孤寡老人,虽然村里有分红,经济不成问题,但他不喜欢请人照顾,随着年纪增大,行动没那么灵活,摔伤了几次,社区干部对此很是担心。后来陈姨、想姨等志愿者多次上门劝说,才做通让他入住敬老院养老的工作。
6月11日下午4时许,陈姨、想姨带着爱心汤水来到敬老院,远远就看到坐在门口的曹叔。"你们来啦!"曹叔笑着说,就像看到亲人回家一样,没有客套话。接着就边吃,边拉家常。十多年来想姨、陈姨、杏姨她们就像亲人一样照顾他,让他感到很温暖。
"其实,老人家在乎的不是吃什么,而是有人关心。"陈姨说,社区治理最需要的就是唤醒邻里守望的善行,搭起人与人之间的连心桥,这是和谐共享社区的根本。
"我做的都是一个党员应该做的事。"陈姨说,社区党委十分重视志愿服务,在机制和资金上都给了很大支持,这是一个很好的引领,现在爱心汤水探访志愿服务队有5名骨干、10多名队员,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传递善行。
乡村振兴的润滑剂
在凤池社区活跃着5支文体类志愿服务队,红姨的红凤太极拳志愿服务队就是其中之一。
红姨名叫关影红,现年76岁,她从2000年开始义务教居民太极拳,至今已有20年,追随她的队员从最初的五六名发展到近百名。为了推广太极拳,她每天早晚准时来到凤池社区活动中心,几十人的队伍在她的引领下,跟随音乐舞动,动作整齐划一,甚为壮观,成为了社区每日的风景线。同时,每个月还定期带着骨干队员到社区的四个经济社开展义教,为四个经济社孵化出新生团队。
"能助人自助,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推广太极文化,让居民间交流结缘,我很开心。"红姨说,开始是自发义教,后来社区成立了红凤太极拳志愿服务队,并提供了场地、音响等设施支持,有了规范化的管理,她这个领头人更有信心带领队员为社区文化建设服务。
受陈姨、红姨等老志愿者的影响,社区不少年轻人也加入了志愿服务行列。红凤篮球训练志愿服务队队长张国文就是一名90后,他2017年组建了篮球训练志愿服务队,现有50多名队员,每周六、日坚持到社区开展一个半小时的义教。
"社区和谐繁荣的景象,志愿服务队功不可没。"凤池社区居委会委员沈燕玲表示,乡村振兴关键在文化。繁荣发展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是暖人心、顺人心、聚人心的"粘合剂""稳定器"和"新引擎"。因此,文体志愿服务队是乡村振兴的润滑剂,起着引领、带动、聚力的作用。
除五大文体类志愿队伍外,还有导赏队每天在志愿V站进行便民服务、导赏服务;花协美源护花队指导爱花的居民养花技能,引导居民关爱美化环境;青年学子队在寒暑假开展儿童兴趣义教等服务,以自身能力回馈社区……
志愿者们一路播下爱心的种子,在社区生根发芽,成为凤池实施乡村振兴的不竭动力。
城乡融合的协调器
凤池社区位于大沥镇城区,辖区面积1。4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574人,外来人口7600多人,商贸活跃,是新大沥中心城区的组成部分。但同时租赁产业发达、人流量大、环境复杂,是标准的"城中村",给社区治理带来了许多新问题,这也是南海正在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急需解决的新课题。
为了解决这些新课题,凤池社区整合志愿服务资源,有效引导志愿服务融入社区治理。2012年起,社区聘请了专业社工机构对志愿者队伍进行"规范化、品牌化、专业化、特色化"管理建设;创新推出群团组织孵化培育项目,不断壮大志愿服务队伍,先后培育出红凤卫生监督志愿服务队、红凤新市民志愿服务队等各类志愿服务队伍12支,营造了"本异一家亲,共融齐发展"的全民参与志愿服务氛围。
同时,遵循"党建引领、志愿参与、社区共融、社会共治、全民共享"的理念,探索建立"党建+社工+义工"三工联动的服务模式,以需求定位服务,形成了以凤池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站"为主阵地,以凤池志愿V站、社区乡村振兴馆、乡情馆、和谐五十一工程基地"四点"为服务阵地;以社区党员志愿服务队为引领,以凤池志愿V站站长团为骨干,以凤池群团志愿服务队为主力的志愿服务体系。社区6个党支部都成立了党员志愿服务队,除了节假日开展恒常志愿服务外,还将每季度的3月、6月、9月、12月定为党员便民服务、群团志愿服务月。
自此,志愿服务活动如雨后春笋般呈现,一个个鲜活而富有温度的生动实践,让红凤志愿服务品牌发展思路日趋明晰。
比如,卫生监督志愿服务队针对当前垃圾分类工作,提前开展宣传发动,为全面推进该项工作做好铺垫。新市民志愿服务队以舞蹈教学为媒介,将服务送到四个经济社,丰富居民文化生活的同时,凝聚起各经济社的新市民,引导他们融入社区生活,参与共建共治共享。
"我刚到凤池工作时,一开始很担心没有归属感,没想到参加了几次志愿服务活动,大家的亲切、热情,让我很快就融入了这个社区。"新市民伍小姐说,志愿服务是用爱心连接信任,用奉献传递美好。
"志愿服务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协调器,我们正在探索规划志愿服务网格化路径。"沈燕玲说,要把志愿力量延伸到社区的每一个角落,润物无声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基层善治的新力量
在社区治理中,凤池社区坚持把"邻里守望相助"志愿服务活动作为一项重点工程推进,通过"五抓":抓基础设施、抓制度保障、抓队伍建设、抓活动开展、抓回馈机制,实现"四化":推进志愿服务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常态化。在"做细、做小、做实、做全"上下功夫,基本实现了全面覆盖、多向互动、群众满意,成为基层社区善治的新生力量。
"居民想要的美好生活,就是社区不断奋斗的目标。"凤池社区党委书记陈伟津表示,志愿服务是培育文明道德风尚的有效途径,在建设文明和谐社区中发挥着行为引领、价值引领、文化引领的重要作用。社区治理必须有效整合机关党员下沉社区资源,发挥党员志愿者的引领作用,最大限度地激活志愿服务善治力量,助推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
为进一步激活志愿服务,凤池社区推出了"敢为人先,和美凤池"志愿服务积分制度及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手册。同时每年12月5日举办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嘉年华活动,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志愿者及团队进行表彰,让更多的志愿者得到人们的认可与尊重,转变爱心奉献的"单向流动",实现正能量的"双向循环"。
"我们对志愿服务项目的扶持力度上不封顶。"陈伟津介绍,凤池社区在全区率先成立了首个村级慈善会,目前已累积了超千万元基金。其中设有"幸福创投基金"专门扶持志愿服务项目常态化开展。
目前,凤池社区注册志愿者人数达1250多人,占常住人口的16%;其中党员志愿者136人,志愿者骨干及积极分子150余人,每年组织志愿服务活动180余场。在党建引领、党员志愿者带领下,各志愿者队伍活力激发,志愿服务蓬勃开展。广东省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和美凤池"必将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