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国际博物馆日 听馆长开讲“镇馆之宝”

来源:长江日报 发布时间:2023-05-18 15:17:52
 对武汉的故事了解得越多,就越会爱上这座城市。作为值得信赖的知识来源,博物馆越来越被认为能够广泛保护人类文化和自然遗产,为公众提供学习和社会参与的渠道。星罗棋布于武汉三镇的众多博物馆,不仅收藏着城市的历史,也昭示着人们建设美好生活的愿景。

  近年来,历史文化名城武汉在博物馆建设上,取得长足发展:博物馆数量几乎翻一番,跻身“百馆之城”行列,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达18家,每10万人拥有一家博物馆……随着博物馆事业不断发展,博物馆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日益凸显。2023年5月18日是第47个国际博物馆日,武汉10位博物馆、纪念馆馆长线上线下齐发力,向观众讲述本馆“镇馆之宝”的故事。他们所展示的,不仅是武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遗产,也是博物馆探索“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的实践。 这些“镇馆之宝”里,藏着哪些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听。

  ■ 武汉博物馆

  江汉揽胜图


  馆藏一级文物。纵107厘米,横171厘米。绢本设色。

  此图以天马行空的思维,跨时代的鸟瞰视角将武汉三镇尽收眼底。画面气势磅礴,景物繁而不乱。画中长江与汉水三分城镇,江上百舸争流,体现商贸往来繁盛。《江汉揽胜图》的传世,为我们留存了四百多年前武汉三镇相对真实的图像记忆,为我们回首江城武汉的历史变迁传递了重要信息。

  馆长寄语:

  赓续江城文脉,一眼千年,展现3500年的前世今生;守根铸魂,彰显城市精神的人文福祉。博物馆跃动的脉搏,连接时空置身其境,品物知性,俯仰古今,回归本真。
 
  ——武汉博物馆馆长王瑞华
 
  ■ 武汉革命博物馆

  《农民运动讲习所规约》


  馆藏一级文物。纸质文本,长方形,纵19厘米,横13。5厘米,厚0。1厘米,32开本,共8页。书籍的封面正中印有“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规约”字样,左下侧则印有“打倒封建思想”“绝对服从纪律”字样,所印文字均为竖排印刷体。《规约》由武昌农讲所全校师生讨论制订,是1927年毛泽东在武昌创办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的重要历史物证。

  馆长寄语:

  武汉革命博物馆将以精彩的展览,丰富的活动,真诚的服务,让文化成果惠及千家万户,让博物馆融入您的美好生活。
 
  ——武汉革命博物馆馆长曹波
 
  ■ 辛亥革命博物院

  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原为清政府1910年9月建成的湖北省谘议局。主体建筑为一座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红砖红瓦,武汉人称为“红楼”。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起义爆发并一举成功。第二天,湖北革命党人在这里成立了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政府。1961年,旧址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馆长寄语:

  深入挖掘辛亥首义文化资源的时代价值,实现博物馆事业可持续发展,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赋能添彩。
 
  ——辛亥革命博物院院长魏德勋
 
  ■ 武汉市中山舰博物馆

  中山舰


  馆藏一级文物,也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可移动文物。舰体长62米,宽9米,排水量780吨,为钢木结构的浅水型炮舰。

  原名永丰舰,是1910年清政府向日本长崎三菱造船所订购的,1913年完工归国被编入北洋政府海军第一舰队。1915年,永丰舰响应孙中山先生的号召,先后参加了护国运动、护法运动、东征平叛等重大历史事件,孙中山逝世后永丰舰更名为中山舰。1938年中山舰参加了武汉保卫战,在与6架日机喋血奋战中被击沉。

  1997年,中山舰被成功打捞出水。

  馆长寄语:

  进博物馆、品人文历史,创美好生活,感受历史的厚度和生活的温度。
 
  ——武汉市中山舰博物馆馆长何志林

  ■ 盘龙城遗址博物院

  绿松石镶金饰件


  头部长13厘米、体宽32厘米。绿松石镶金饰件是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金玉镶嵌饰件。可以看到由金片构成的兽面的眉毛、眼睛、牙齿、额饰、眉间饰十分清晰,身子则是由绿松石片组成。考古发掘时,金片和绿松石片是散落分布的,但是它们有明显人为打磨的痕迹且加工方式相近,所以推测应该是同一件器物。专家推测它可能是一件祭祀时使用的礼器。

  绿松石镶金饰件对于研究早期金器和金玉镶嵌工艺具有重要意义。

  馆长寄语:

  文物讲述历史,文化传递精神。走进盘龙城,走进武汉城市之根,感受长江流域早期青铜文明中心的厚重灿烂。
 
  ——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副院长蒋卫锋
 
  ■ 江汉关博物馆

  江汉关大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近代武汉城市象征的标志性建筑,江汉关大楼矗立在汉口已有99个年头。

  大楼建筑外观造型为希腊古典式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风格。大楼东、西、北三面墙均有“科林斯”花岗石廊柱,北面的八根大柱高达10米,直径1。5米,要二人才能合抱过来。

  江汉关主楼之上就是江汉关的钟楼,是典型的英伦风格。最初修建钟楼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方便市民指示时间,而主要是出于海关自身的业务需要。塔钟从1924年1月18日开始运行,每日按时敲钟奏乐。

  2001年,江汉关大楼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馆长寄语:

  一关览武汉,一馆品百年,是触摸历史脉搏的欣喜。遇见博物馆,恋上江汉关,是品味时光留下的感动。
 
  ——江汉关博物馆馆长单宏均
 
  ■ 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

  中共中央机关旧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位于汉口四民街61、62号,由一幢红墙赤瓦、坐西朝东的砖瓦房及其副楼构成。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40余平方米。

  1927年初中共中央机关在武汉期间租用了这两栋楼,这里就是当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开会和秘书厅办公的地方。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毛泽东等数十位党的重要领导人在此居住或从事革命活动。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是大革命时期中共中央指挥全国革命斗争的中心,见证了早期共产党人探索革命道路的艰难历程,是弥足珍贵的红色革命文物。

  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馆长寄语:

  守正创新,共建共享。以“社会+”开门办馆,以“文博+”多元融合,以更高品质服务丰盈城市精神,赋能美好生活。
 
  ——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馆长袁亚妮
 
  ■ 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

  邓小平题“八七会议会址”


  馆藏一级文物。长58。7cm,宽34。4cm,纸质。该文物为1980年5月20日邓小平在北京为纪念馆题写的“八七会议会址”馆名。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俄租界三教街41号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邓小平作为中央秘书在这里工作了6天,这是他参加的第一次中央级别的重要会议,也是他革命生涯的一个新起点。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同志先后七次回忆八七会议的情况,会址的确定和布置就是以他的回忆为依据的。

  2011年纪念馆根据1980年邓小平的题字,制成红底镏金馆标,悬挂在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门楣正中。

  馆长寄语:

  让线上线下观众共同了解纪念馆一级馆藏文物“1980年邓小平题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馆名”背后的故事,重温96年前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时期的挫折与胜利、苦难与辉煌,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开创美好未来。
 
  ——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馆长曾宪松
 
  ■ 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

  董必武的毛背心


  长55厘米,宽53厘米。

  这件抗战时期董必武在武汉穿过的毛背心,最初是董必武夫人何莲芝为其编织的一条墨绿色毛裤,毛线是1938年董必武在武汉从事革命斗争时购买的。毛裤经多次拆洗,部分毛线无法使用了,何莲芝便添些新线,织成一件带袖的毛衣;毛衣又被穿破了,她最后添加一些棕线,将其改织成这件毛背心。这件背心一直伴随着董必武直到他逝世前,见证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1979年何莲芝将它赠予武汉八办纪念馆。

  馆长寄语:

  用心用情用力讲好红色故事,搭建观众与革命文物沟通的桥梁,让广大党员群众从红色历史中汲取信仰的力量。
 
  ——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馆长袁琳
 
  ■ 晴川阁武汉大禹文化博物馆

  禹稷行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至今800多年的历史,原名禹王庙,是祭祀“平水土、定九州”的治水英雄大禹的地方。

  明朝天启年间改大禹庙为“禹稷行宫”,在原祭祀大禹的基础上,又加祀后稷、八元及八恺等18位先贤遗像。清同治二年,再次重建禹稷行宫。修葺一新的禹稷行宫是一座具有浓厚地方风格和体现精湛民间工艺的砖木结构建筑。行宫屋面盖小青瓦,檐头屋脊饰装沟头、滳水、脊吻、座兽等。

  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馆长寄语:

  博物馆不再是象牙塔,已进入百姓美好生活,希冀观众于此探寻中华文脉,在形式多样的研学平台中,享受博物馆为您带来的快乐。
 
  ——晴川阁武汉大禹文化博物馆馆长刘国斌

责任编辑:苏田
标签:国际博物馆日

分享至:
  • 扫一扫手机预览

  • 中国社区网微信公众号
精彩推荐
精彩专题
社区地图 社区百科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中国社区网邀您投稿:
zhongguosheq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