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本网专题 > 2015 > 民政工作会议 > 观点集锦

重庆:适应新常态 探索新路径 提高群众满意度

来源:中国社区网 发布时间:2015-12-28 12:56:54

  重庆民政局.jpg

        2015年,重庆民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创新发展理念,深化改革举措,着力在社会救助、公共服务、社会治理、能力建设方面下功夫,努力探索符合重庆实际的民政事业发展新路径,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一、坚持问题导向,着力提升社会救助水平

  针对审计和民意调查发现的救助不精准、不及时、不规范等问题,我们着力在提升社会救助水平上下功夫。一是突出精准救助。加快核查机制建设,全面建立了市、区县、镇街三级核查认定机构,建成市级核查认定信息系统。发挥考核引领作用,市政府连续七年以民意调查方式对区县政府进行考核,倒逼基层政府做好低保工作;开展救助专项治理,将不符合条件的对象及时予以清退,将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及时纳入保障;按照中央脱贫攻坚要求,将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扶贫标准,18.6万扶贫对象被纳入低保兜底。

  二是突出及时救助。整合救助资源,制定"一门受理、协同办理"规程,全市1037个乡镇(街道)实现社会救助窗口全覆盖。强化临时救助审批规范,通过分层级救助确保救助时效,1000元以下的小救助委托乡镇审批;对区县级救助后仍有困难的对象,由市救助基金会进行重点救助。

  三是突出依法救助,着力完善制度体系,修改颁布了《重庆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健全了特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着力强化执法督查,市委市政府每年都要开展社会救助督查工作,市人大开展了低保条例立法后评估,连续3年开展低保工作绩效评估,救助工作更加公开透明,公正公平。

  二、紧扣改革大局,着力优化民政公共服务

  一是围绕城乡统筹发展,推进民政公共服务均等化。重庆是国务院确定的统筹城乡发展的中心城市。重庆民政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着力消除民政公共服务城乡差距、区域差异,调整消除了低保、农村五保,城市"三无"补助标准的区域差异,力争在3-5年内实现城乡低保、"三无"人员供养标准统一。

  二是围绕区域发展战略,推进形成与五大功能区相适应的民政公共服务网络。五大功能区战略是重庆立足本地实际,实施差异化发展的重大决策。重庆民政紧扣五大功能区定位,有针对性地布局养老、社区、殡葬等公共服务措施。在都市功能核心区和拓展区,大力加强社区建设,强化城市管理服务;在城市发展新区,积极促进县改区,调整乡镇、街道设置,以承接产业集聚和人口转移的发展需要;在渝东北、渝东南生态保保护区,大力发展生态养老服务产业,加强节地生态殡葬服务设施建设,优化生态发展环境。

  三是围绕转变政府职能,推进行业协会脱钩改革,立足减轻企业负担,激发社会活力,在全市开展了行业协会与党政机关"五清理、五脱钩"工作,20 1 O家社会团体与党政机关彻底脱钩,5448名领导干部退出所兼任的社会团体职务,社团收费评比达标表彰项目精减80%(上,乱摊派、乱评比、乱培训、乱收费等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三、实施"三社联动",着力强化基层社会治理

  一是强化平台建设,优化联动环境。建成三级便民服务中心,建立社区工作准入制度,编制村(社区)承担公共事务目录,实现平均减负40%以上;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累计建成社区服务站2746个;社区建立标准化社工室并配置1.-2名专职社工开展服务,服务平台得到优化。二是提升承载能力,健全联动载体。建立了区县、街镇、社区社会组织三级孵化平台,制定出台"三免一优先"等优惠政策,社会组织不断培育壮大,全市社区草根社会组织达到1751家。三是突出支撑功能,夯实联动基础。大力实施"1+4"计划,即以"万名社工专才培养计划"为统揽,采取在服务平台弓l进社工专才,在社区引进专业社工机构,在社会组织聘用社工专才承接服务,在志愿服务中推广"社工引领志愿者"4项举措,强化社工队伍建设,社工专才已达到1万人。四是畅通协作机制,发挥联动效应。以社区民主协商为桥梁,推广"三事分流"工作法,实现政府管理与群众自治良性互动;以政府购买服务为纽带,委托社会组织聘用社工专才承接服务,实现了"1+1+1>3"的联动聚合效应。

  四、加强自身建设,着力增强服务群众能力

  一是实施"大培训"提升工作能力。筹资2000多万元,连续三年实施民政队伍能力提升工程。相继在北大、清华、浙大、延安干部学院等地举办。民政领导干部专题研修班",定期开展养老、儿童福利、救灾、殡葬等各项民政专技人才培训,民政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三年来共开展各类培训215班次,3.6万人次参训。二是开展。大调研,,培育务实作风。建立领导干部开展基层调查研究制度和联系基层服务群众制度,探索新时期民政工作的规律和特点。通过制定研究计划、发布研究课题、奖励研究成果,形成了一批有较高质量和价值的研究成果。三是建设"大数据'提高工作效率。实施"数字民政"工程,投入6000多万元,建设民政综合信息系统,初步形成上下联通、数据共享的市、区县、街镇、村(社区)四级信息网络。探索实施"互联网+民政"行动计划,建设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开通96000殡葬服务热线,构建"智慧社区"服务网络,民政为民服务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

责任编辑:陈静
标签:探索路径,群众满意

分享至:
  • 扫一扫手机预览

  • 中国社区网微信公众号
精彩推荐
精彩专题
社区地图 社区百科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中国社区网邀您投稿:
zhongguosheq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