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绿地社区:夯实基础 多措并举 打造志愿服务品牌

来源:中国社区网 发布时间:2016-07-06 22:31:06

  为进一步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积极培育志愿服务文化,绿地社区党总支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响应上级工作号召,认真开展各类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从日常做起、从身边做起、从你我做起,让小区内每一个遇到困难、渴望帮助的居民都得到了及时关爱,小区内呈现出了团结互助的和谐氛围。下面就志愿服务工作开展情况做以下阶段性总结和汇报:

  一、用制度化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

  1.建立需求对接制度

  绿地社区本着便民利民的工作原则,对小区内的弱势群体和能提供帮助的各类志愿服务需求信息进行全面采集和储备,组织开展有效对接,增强志愿服务针对性。

  2.建立注册制度

  完善社区志愿服务制度,规范做好志愿者招募、登记、注册的工作,对内容填写及选择服务项目进行详细说明,为有意愿、能胜任的社区志愿者,完善填报个人基本信息、专业技能、服务意愿区域、意愿时段、意愿项目、服务经历等志愿服务信息,以居民身份证作为有效身份验证,进行网上注册,保障志愿者数据库的真实有效和唯一性,使广大社区党员、居民志愿者从此有了志愿服务的"身份证"。

  3.建立培训制度

  在社区专门设立培训场所,利用吉林市志愿服务工作管理系统,每季度组织开展志愿者的专题培训,增强志愿者服务的专业性。

  4.建立服务记录制度

  社区采取统一的内容、格式和记录方式,对志愿者的服务进行及时、完整、准确的全程监管和记录。同时根据被服务对象的反馈及活动效果的评估对志愿者作出评价,并给予相应的积分,为表彰激励提供依据。

  5.建立奖励激励制度

  社区建立健全了志愿服务奖励激励机制,对志愿服务工作跟踪管理,年末开展志愿者自评及互评活动,根据志愿者的服务时间和服务质量,评选表彰一批优秀志愿者组织和优秀志愿者,对经常参加活动的在职党员,每年把他们参与社区服务的情况汇报给其单位。对优秀志愿者给予相应的奖励,并推荐他们作为"昌邑好人"、"吉林好人"的人选,利用画廊、宣传板、互联网等形式宣传他们的事迹,推动了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多视角工作促进邻里守望服务多样化

  (一)整合资源,搭建社区志愿服务网络

  1.抓宣传动员

  社区通过对居民上门走访、座谈交流,社区宣传栏、楼组长会、党员学习日以及社区举办的各类文体活动等形式,在辖区内宣传志愿服务工作的精神和重要意义,提高居民群众对于志愿服务工作的思想认识和重视程度,为社区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打下良好基础。同时,每年都在辖区内组织开展温暖家庭、文明楼院、和谐社区等评比活动,社区提供微信群,QQ群等交流平台,及时宣传工作,引导居民共同探讨儿童教育、生活保健等问题,形成了家庭成员间互帮互助、互敬互爱,楼院住户间和谐相处、守望相助,邻里间相互尊重、彼此关心的新局面。

  2.抓队伍组建

  通过入户摸排,社区把有时间、有能力、有共同爱好、有公益事业心的人士组织起来,经过梳理,把有专业特长的志愿者组织起来,成立了医疗志愿服务队、心里疏导志愿服务队、四点钟课堂志愿服务队、爱绿护绿志愿服务队、在职党员志愿服务队等多支志愿服务队伍,志愿服务形式涵盖健康知识咨询、政策宣传、爱绿护绿、综治巡逻、卫生督导、文明劝导、帮扶济困等内容,形成了绿地小区里的一道风景线。

  3.抓辖区单位建设

  为了不断壮大志愿服务的工作队伍,社区把共建单位作为主体纳入到志愿服务工作中,目前辖区医院、幼儿园、面包坊等多家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到社区志愿活动中,形成了由社区党总支牵头、辖区单位主动参与、居民群众自愿加入的良好志愿服务工作氛围。

  (二)找准工作落脚点,突出"邻里和谐"的内涵

  1.打造科普志愿服务品牌

  绿地社区一直以来努力打造"科普益民"工作特色,2015年取得了全国"科普益民"示范社区的荣誉称号。工作中,绿地社区不断完善扩大科普志愿服务队伍,充分调动辖区内人才资源优势,建立社区人才资源库,深入挖掘,细化分类,在壮大科普志愿服务队的基础上,使科普志愿队伍更加的科学合理。2014年,科普大集暨绿地社区科普趣味运动会在和平家园广场隆重举行,围绕"科普进社区,你我同参与"主题,社区将科普大集与趣味运动会巧妙结合,让科普知识融入趣味当中,做到学中有乐,乐中有学,使科普理念深入人心。此外,社区常态化开展科普知识问答、科普技能培训等,通过多种形式活动,形成"知识一传一、服务一帮一、志愿一带一"的志愿服务体系。

  2.组织引导志愿者与小区内需要帮助的人建立一对一、一对多的精准服务模式

  帮扶重点对象为辖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残疾人等困难群体,为他们提供生活照料、学习陪护、心理疏导、医疗保健和法律援助等方面的志愿服务。社区独居老人李德昌老两口均已80多岁,孩子由于工作忙不能在身边照料,社区党员志愿者李慧颖是他们的结对帮扶者,小李有医疗工作经验,经常到李大爷家指导他们如何服用老年常用药,让他们小病在家就能及时处理,生活中陪他们唠家常,排解他们孤独的情绪。小区内上班族较多,放学后孩子没有人照管的情况,社区把退休的教师组合起来,为孩子提供课后的义务看管及照顾,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

  3.建立邻里互助模式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小区内哪有需要帮助的弱势人群,需要哪类的服务,只有邻居们才更加了解,才有能力、有机会随时为他们提供帮助。为此,社区专门制作了邻里互助卡,方便社区邻里互助。社区志愿者孙大姐退休后赋闲在家,义务照顾楼下瘫痪在床的孙婆婆,做饭、聊天、送衣送药,孙大姐有孙婆婆家的门钥匙,无论白天还是夜里,随时随地都能上门看望,十几年如一日。现在,在绿地社区,居民间谁家有个大事小情,邻居间都能伸出援手,退休在家的同志主动帮年轻人收快递,年轻人教授老年人如何使用智能手机等。钢筋水泥筑起的一道道墙被打通,互帮互助的良好风气在小区逐渐形成,小区居民的整体素质及文明程度也得到了提升。

  三、丰富邻里活动内容,提升小区居民的幸福指数

  1.开展以"邻里"为主题的"社区和谐邻里节"、"邻里百家宴"等活动

  社区每年都会以社区居民、辖区单位为主体,通过"邻里节"、"百家宴"等活动为载体,组织灵活多样的邻里相识相知活动,引导居民走出家门,积极参加活动当中,主动向邻居推销自己、展示自己,加强邻里间的沟通与交流,不断增进邻里间的了解和信任,做到"邻里联系"有我名、"邻里服务"有我事、"邻里欢聚"有我在,使邻居们由相识到相知,由相疏到相助,形成与邻为德、与邻为善、与邻为亲、与邻为乐的邻里良好氛围。

  2.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社区把活动分为节点性活动、特色性活动、红色教育活动三类

  节点性活动是指在青年节、国庆节、端午节、重阳节等节日期间开展的文化活动;特色性活动是指依据社区科普活动特色每年开展的科普趣味运动会、科普大集、科普大讲堂等活动;红色教育活动是指由社区"五老"人员为主体对青年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无论是反映邻里传统文化特色的文艺演出,还是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互动交流,都能促进邻里之间的和谐,改善邻里关系,增进邻里情谊。

  3.开展"好家风好家训进万家"活动

  充分利用社区道德讲堂、家长学校等平台,以互助、孝道、诚信、勤俭、自立、进取、修身为内容,开展优秀家风故事讲座和现身说法,引导社区居民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和谐新风。开展优秀家训、家规、家风故事征集评选和书法作品展览活动,在社区居民中形成了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承好家风,传播正能量,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社会新风尚。

  几年来,绿地社区不断探索适合社区自身实际的志愿服务工作方法,以"一助一"、"多助一"等结对志愿服务的方式,在社区志愿者和服务对象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联系,把关心和关爱送给需要帮助的人,让"行善立德"的志愿服务理念在社区成长起来。

责任编辑:崔凤霞
标签:夯实基础 多措并举 打造志愿服务品牌

分享至:
  • 扫一扫手机预览

  • 中国社区网微信公众号
精彩推荐
精彩专题
社区地图 社区百科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中国社区网邀您投稿:
zhongguosheq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