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嘉峪关市新华社区:邻里友爱相互帮 文明社区一家人

来源:中国社区网 发布时间:2016-07-06 22:39:56

   嘉峪关市长城区新华社区自2012年4月成立以来,紧紧围绕"五心"服务理念,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坚持围绕党政中心工作,坚持公益性服务方向,精心设计活动载体,建设志愿服务基地,形成制度规范、长期坚持、各具特色、务实有效的志愿服务品牌,全面扎实推进"邻里守望"志愿服务"规范化、多元化、精细化、主题化、均等化"的"五化"工程。

 
  一、基本情况
 
  新华社区辖区面积2.08平方公里,所辖南北两个住宅小区,常住居民2497户、6888人,流动人口517人,其中老年人1090人,与建行、酒钢职大、东方百盛等13家共驻共建单位建立了长期协作关系。社区成立志愿者服务站,制定了社区志愿者服务工作流程,先后荣获 "五星级社区党委"、"全国科普示范社区"、"全省文明社区"、"全省和谐社区"、"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市级"金牌项目'N+1'爱心中转站"、"巾帼文明岗"等多项荣誉。2016年2月,新华社区荣获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称号。实现了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全面升级。
 
  二、"邻里守望"志愿服务工作开展情况
 
  社区自成立以来,开办了公益法律咨询、社区阅览室义务管理、敬老爱老送温暖、文艺表演、亲子读经、关心下一代工作小组、道德讲堂、平安社区志愿巡逻、青少年第二课堂、书画教学等常规性项目,在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方面具有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和社会影响力。
 
  (一)强化志愿服务制度建设 护航"邻里守望"规范化
 
  社区把志愿服务制度建设作为护航"邻里守望"规范化的基础,通过建立《社区志愿者服务队章程》、《社区志愿服务活动需求对接制度》等10项登记、管理、培训、活动的工作制度,确保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的规划化、标准化、制度化。根据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实际,推进志愿服务亮点工程建设。建立社区志愿服务"小时化"和"星级制"评估表彰机制。注册志愿者每年要参加不少于48小时的志愿服务,服务时数累计达100小时者为一星级志愿者,累计达500小时者为五星级志愿者。深入推行"爱心公益基金积分"激励管理制度。以参加志愿公益服务换取积分,积分累计可兑换相应志愿服务、家政服务以及门票减免、生活用品、捐赠基金、捐赠物品、优先场所使用等服务。
 
  (二)打造志愿服务品牌 推进"邻里守望"多元化
 
  1、 打造"新华志愿服务"品牌,建立志愿服务平台。社区出台了《打造新华志愿服务品牌方案》,打造由社区工作人员、甘肃职业钢铁技术学院学生及社区联建单位共同参与的服务品牌,建立志愿服务平台,整合志愿服务人力资源,为辖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特殊人群提供"三定"服务。
 
  2、首创"N+1"爱心中转站,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依托全市慈善企业、单位、志愿者,建立以解决社区特困群众临时生活困难为目的,以有针对性的募集和发放为主要形式的公益性社会救助机构。采取"社区搭台、社会参与、群众受益"的模式,为社会公众提供扶贫济困、奉献爱心、参与志愿活动的公益平台。将不定期慰问转化为经常性救助,覆盖辖区内的老、弱、残、困、幼、流动人口、特殊群体等各个类别阶层。近年来,社区联系爱心单位、企业13家,募集爱心资金36000元,共救助困难家庭68户,发放爱心救助金30012.5元。这种及时合理、自选所需的救助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缓减了家庭困难,消减了家庭、社会矛盾。
 
  3、 推行"互助式"志愿服务,创新"邻里守望"多元化发展。一是创新活动载体。社区根据志愿者的专业特长、职业特征,在开展便民惠民志愿服务的基础上,逐步引导他们参与社区治理,实现居民自管、自理、自治三结合。组织"巾帼敬老志愿者服务队"开展"三定"探视和结队帮扶等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假期"平安365"、"我是小小巡防员"、"大手牵小手"、"关爱流动花朵"、楼宇文化、邻里互助等志愿服务主题活动,在邻里间搭建相识、相知、相熟、相助的平台,建立与邻为善、和睦相处的人际关系,让和睦、温馨的邻里关系逐步回归。为社区高龄孤寡老人送菜做饭送药、陪护看病。在社区开展的探访独居老人的活动中,志愿者们带着水果和生活用品走进老人家中,陪他们度过愉快的周末。二是创新服务模式。针对社区妇女儿童、老弱病残、流动人口、特殊群体等各类人群,充分发挥共驻共建单位的服务职能,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志愿、法律咨询等各项便民服务。目前,社区已组成7支专项志愿者队伍,招募注册志愿者690名,其中在职党员志愿者499名,占社区常驻人口的10%。近年来,社区依托志愿者服务体系,以"一助一"、"多助一"形式,对各分属片区内的特困孤寡老人、病人及残疾人和特困学生进行结对帮扶,解决他们的日常生活需要。三是创新服务内容。社区以"关爱社区·邻里情深"为主题,举办"浓浓粽叶情·片片邻里心"、"秋风共舞齐联欢·满堂欢庆构和谐"等系列邻里文化活动。母亲节到来之际,社区为八十岁以上空巢老人举办集体"庆生"活动,为特困母亲开展慰问活动。同时,社区协调物业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三)引入社会力量 提升服务水平精细化
 
  社区积极培育引进共驻共建单位参与社区服务,联动辖区单位、共驻共建单位,指定专职律师、医生和心理咨询师,定期为居民进行免费健康检查、法律咨询和心理疏导,并定期举办各类知识讲座,满足居民生活所需。通过打造"讲党课、助学梦、学科普、解民忧"等志愿服务活动,实现志愿者与服务对象供需的有效对接。
 
  1、邀请市委领导、部门领导讲政策、讲法规、讲发展。社区邀请市委领导,讲国家、省、市出台的各项涉及民生惠民政策,重点讲解市委市政府惠民实事;邀请市委政法委领导,讲解创新社会治理的内涵和重要意义,指导基层社区如何更加有效的开展社会综合治理工作;邀请市委讲师团成员,讲国内、省、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方向,结合居民百姓生活讲民生;邀请文物局领导,参加"红色"实践党课,现场讲解长城文化、丝路文化和文物保护知识;文化邀请建设局、规划局领导,实地讲解城市博物馆、南湖、观礼古镇等城市建设成果,了解我市城市发展规划建设,也让居民群众感受城市变化新貌。
 
  2、邀请部门领导、科级干部讲思路、讲业务、讲知识。邀请公检法司等单位工作人员,通过模拟法庭以案说法形式,向居民群众介绍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邀请政务服务中心领导,讲部门涉及居民群众生活相关业务办理流程、手续,方便居民办理业务;邀请人社局、群团组织等部门领导,讲居民群众与机关事务相关的知识,以群众容易接受的方式普及相关业务知识;邀请卫计委领导,讲"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内容解读、卫生保健健康知识,开展为空巢老人义诊活动;邀请民政局、市慈善协会领导,讲低保、医疗救助、大病救助、慈善救助等相关政策和申请流程,开展慰问困难居民活动;邀请建设银行工作人员,讲解如何正确识别假币、如何防范ATM机、电信诈骗及非法集资该怎样避免等与居民群众相关的金融知识。通过"引进来"的方式开展各种实用性培训,进一步提升志愿服务的质量和专业性。
 
  (四)展示社区邻里风采 推动文化建设主题化
 
  社区注重整合文化资源,理顺文化建设体制,开展各类主题化活动。以环境优美、温馨和谐的户外小广场及室内文体活动室等为主要阵地,共组建歌咏、舞蹈、模特、健身、书法等文体活动队伍共10余支,年均举办文体活动20余次、各类讲座200余次、社区展览10余次。其中合唱队伍、舞蹈队、模特队、健身队、书法队等文艺队伍活跃在花园里、树荫下、亭台中、活动室内,处处三五成群,幸福温馨、婉转悠扬的旋律不绝于耳,秧歌舞蹈欢快活泼、婀娜优雅、飒爽挺拔的身姿随处可见。"京、秦腔"进社区、邻里节、"爱国主义电影展播月"、"迎七一红歌会"……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主题活动,凝聚社区共建合力,使社区成为居民共同的精神家园。
 
  (五)搭建信息平台 对接服务需求均等化
 
  社区利用黑板报、微博、居民交流QQ群、官方微信等新媒体作为志愿服务对接平台,利用社区网络春晚搭建群众教育平台践行"邻里守望", 社区居民自编、自演好人故事,用身边人演身边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传播社会正能量。社区定期采集居民群众的服务需求,了解居民在社区中发现的问题和对社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分类汇总,对社区志愿服务需求进行整理后,通过信息发布平台,向社会公布居民服务需求的种类,开展菜单式志愿服务行动,实现供需精准对接,让志愿服务更加贴心有效,实现服务均等化。

责任编辑:李晨
标签:新华社区,邻里友爱,文明社区

分享至:
  • 扫一扫手机预览

  • 中国社区网微信公众号
精彩推荐
精彩专题
社区地图 社区百科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中国社区网邀您投稿:
zhongguosheq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