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20 > 垃圾分类 > 个人榜

吕相漳:博士不搞科研去街道搞垃圾分类?

来源:钱江晚报 发布时间:2020-08-13 17:14:32

   很多人都不知道吕相漳的全名,

 
  都喊“吕博士”。
 
  90后、浙江大学农学博士,
 
  杭州下城区石桥街道一名“垃圾倌”,
 
  这是吕相漳过去一年多来的标签。
 
  “线上的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我的直播间……”
 
  从一开始的不知所措到如今在直播间镜头感十足地和大家讨论垃圾,吕相漳说不想成为网红。但如果能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大家的生活习惯有一点点改变,他就觉得值。
 
  博士不搞科研去街道搞垃圾分类?
 
  这个问题他被问了很多遍
 
  博士不搞科研,怎么在街道里做起了垃圾分类?
 
  这个问题,吕相漳被问过无数回。他自己的理解:既然读到博士,就是为了给自己多种选择。
 
  只不过他选择了看起来最难的那个。
 
  1991年,吕相漳出生在山东烟台,从小就是个学霸,本科考进浙江大学学习园艺,后来直博攻读蔬菜学,钻研番茄,2018年毕业。
 
  当时在他面前,有四条路:继续留校当博士后;去省农科院做研究;回老家在一所大学里当老师;为区级储备干部。
 
  搞科研太久了,想出来看看。
 
  吕相漳选择了去下城区。
 
  “我被分配到了石桥街道公管科,负责垃圾分类,接手了最苦的工作。”
 
  直到现在,吕相漳也不否认第一次站在街道大门口时心里的那种落差。
 
  “当时发了两个不锈钢的饭盆,我心想,这就是我接下来吃饭的饭碗了啊。”
 
  吕相漳说,但既然选择了,那就得干,并且得干得比别人好。
 
  2018年9月1日,上班头一天,他骑着小电驴,去跑辖区内的小区。
 
  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吕相漳把辖区内35个住宅小区摸了个透,包括小区的构成、垃圾房的位置、垃圾桶的数量、直运车和垃圾桶的对接情况等。
 
  他也一下子变黑了好多。
 
  博士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
 
  究竟有没有在垃圾分类这方面帮上忙
 
  垃圾分类这个工作,不好做。
 
  吕相漳心里明白,要改变几十年扔垃圾的习惯,不是一蹴就能成功的。况且,街道这项工作就他一个人在负责,急不来。
 
  他一边检查一边宣传。观察了一阵居民的生活习惯和垃圾产出量后,他开始设置小区垃圾桶布点,接着就是合理撤桶撤点。
 
  “投放点位从500多个撤减到118个。”
 
  数字背后的过程,有别人看不到的心血和委屈 。“本来随手可以投放垃圾,现在只有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居民们不理解,会有各种投诉。解释了,短时间有些人也还是不能很好的接受。”
 
  他才体会到,基层的矛盾、问题和工作原来是这样的。
 
  怎么办?
 
  只能不停地“重复”一边宣传一边检查的过程。
 
  为了监督居民垃圾分类,他常常早上7点半就到小区,和志愿者一起督促,晚上忙到7、8点才下班。
 
  垃圾分类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习惯,而不是应付检查。 吕相漳发现,志愿者常常帮忙分类,而不是劝导和教会居民。因此他组织了很多场志愿者和物业主任的培训。
 
  博士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也帮了他不少。
 
  吕相漳对原有垃圾投放设施的可锁闭化进行了改造,为智能化垃圾房配备了感应开门、除臭杀虫、冲洗等多项功能;布设了再生资源回收站点28处(12处为智能化精分回收设施),设置衣物回收专用箱79个,重点对金属、纸张、塑料、织物和玻璃等进行细分,使得街道每月再生资源回收量接近30吨。
 
  终于有一个小区的垃圾分类越做越好了
 
  他在想:怎么把一个变成N个
 
  垃圾分类工作实施了一段时间,石桥街道终于有小区的垃圾分类做得越来越好了。
 
  回迁小区新鼎家园,桶不落地,早上7点到9点,傍晚5点到8点,有专用车辆载着垃圾桶到点位上。小区386户居民,垃圾分类能达到95%以上。
 
  “那里的志愿者都是大妈,她们很积极,积极得连广场舞都不怎么跳了。”
 
  这事让吕相漳觉得有点感动。但是怎么把一个变成N个呢?
 
  吕相漳发现了一个现象,垃圾分类,老人和小孩的参与度是最高的。反倒是年轻人做得并不到位。
 
  “现在直播那么火,年轻人也爱看,能不能通过这样的方式试试?”
 
  吕博士开直播带货垃圾分类,就这么来了。
 
  可是,直播这一行,吕相漳完全是个门外汉,手机上没有相关软件,甚至没有认真看过一场直播。
 
  继续学习呗。
 
  今年4月,吕相漳第一次接触直播。
 
  “直播软件里有不少关于垃圾分类的短视频,但大多是搞笑段子。”
 
  吕相漳想做出差异化,“这块还是缺乏比较正面的宣传,当然,太老学究了也不会有人看。”
 
  准备了一个多星期后,吕相漳第一次开播。账号是合作的第三方公司,有一套齐全的脚本,还有一名工作人员配合着充当“捧哏”。
 
  “欢迎大家来到我的直播间,我叫吕相漳,是一名垃圾分类工作者,这是我的第一次直播……”凭借着上学期间就到处演讲的经验,吕相漳并不发怵。
 
  首场直播带货垃圾分类
 
  有人点赞有人提问也有人关心“吕博士你的衬衣哪里买的”
 
  吕相漳的第一次试水是成功的。
 
  一个半小时里,他分享了很多垃圾分类工作中有趣的故事,还有一些照片背后的精彩。他还不忘和粉丝互动,做有奖竞猜,答对问题的粉丝能获得垃圾袋。
 
  有人点赞,有人正经问问题,也有人关心:“吕博士你的衬衣在哪里买的?”
 
  首场直播,观众总数214人,音浪802。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第二次,吕相漳把“直播间”放到了户外——新鼎家园垃圾分类现场。他一手举着手机,一边讲述着小区垃圾分类的措施,并现场“抓人”,和扔垃圾的居民互动。
 
  直播,成为了他不定时的“作业”。
 
  “工作日晚上8点,请来我的直播间。”尽管粉丝还在累积过程中,但吕相漳说他有耐心,“慢慢来,潜移默化,能改变一个人就是进步。”
 
  认真积极,也爱学习爱钻研
 
  会继续直播,还想再读个法学硕士
 
  因为吕相漳的认真和积极,石桥街道的垃圾分类工作,在下城区所有街道中,是进步最大的。
 
  吕相漳到街道负责垃圾分类这事,远在山东老家的父母支持吗?
 
  另吕相漳意外的是,父母都很支持,尤其是父亲,他觉得这是一种自我锻炼,并鼓励吕相漳好好学习跟人打交道的经验。“一开始母亲有点抵触,觉得好不容易读到博士,竟然去干这个。但是后来看我做得认真,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她也认可了,觉得我做的事情有意义,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在单位1年多,只要吕相漳戴上袖套和帽子,同事们就知道,他又要走街串巷去了。
 
  “吕博士虽然学的农业,但是生化有机等方面的知识,在垃圾分类工作中也能发挥应用。”街道相关负责人说,石桥地块比较复杂,城郊结合,有不少回迁房,垃圾分类工作任重道远。“吕博士来了,给我们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有思想,有创新。他是个负责认真的小伙子,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迎难而上,特别好。”
 
  吕相漳自己也知道,垃圾分类要做好,这些才刚开了一个头。
 
  他还在思考,如何解决垃圾包乱丢的现象,还想尝试引进新设备。
 
  在他的办公桌上,有一本法律相关的书籍。吕相漳想再考个法律硕士,在以后的工作中用得上。
 
  直播带货垃圾分类这事也还要继续干。
 
  这个较真的吕博士呀,真有点停不下来了。
 
  原标题:“博士不搞科研去街道搞垃圾分类?”很多人不理解,为啥这个90后浙大博士要在杭州当“垃圾倌”

责任编辑:孔峤峤
标签:社区,博士,垃圾分类

分享至:
  • 扫一扫手机预览

  • 中国社区网微信公众号
精彩推荐
精彩专题
社区地图 社区百科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中国社区网邀您投稿:
zhongguosheq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