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芒种节气一过,“盛夏酷暑模式”开启,30来度的高温天气已然十分常见,家家户户不得不用起了空调。在学习工作之余,三五好友来到商场里面,点几杯冻饮,吹着中央空调,被汗水浸湿的衣衫很快风干。然而十多年前,8090后们记忆中对抗酷热的夏天,虽然没有如今这么舒服,却别有一番滋味。
消暑:冰棒和绿豆沙是良品
每到盛夏季节,大街上各种各样的雪糕与冰淇淋被摆在冰柜里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而在十几年前的湛江,街头常有小贩用自行车拉着一个棒冰箱穿街而行,边走边吆喝:“红豆冰棒2毛钱一根”。每当熟悉悠扬的声音从街口传来,都能吸引孩子们拿着零花钱飞奔而去。那时候的夏天,含着一根棒冰消暑是小朋友们最快乐的事。
“小时候放学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买一根冰棒,怕箱子里的冰棍会因为高温化掉,因为箱子就是泡沫做的,里面放了几层塑料纸。”80后的李先生讲起自己的学生年代,一直很怀念小时候吃冰棍的情形。
“红豆冰”是上世纪90年代最流行的冰棍,这款冰棒也是无数80后心中承载的美好回忆。不过,那时候的冰棒要2毛钱一根,绝对是“土豪”才能吃的奢侈品。李先生说,那时很多孩子看到爸妈来接他们,总会拉着父母的小手到小贩那里,哭着闹着要买冰棒,父母最后拗不过,只能给他们买了。
那个年代家里还没有冰箱,但村里家家户户都有一口水井,无论外面天气怎么热,水井里总是透着冰凉,要是想要冰镇的效果,可以用绳子将食物挂在水井里。那一碗清凉微苦的绿豆汤,是80后施女士永远忘不了的记忆:“每天放学回家,奶奶已经烧好绿豆汤了,我和弟弟的工作就是把绿豆汤灌进一个大瓶子里,然后系上绳子,吊进井水里冰镇,等凉了便可以拿出来喝。”
岁月流逝,现在家家户户都有了冰箱,超市里的配料也琳琅满目,绿豆汤也做得更讲究了。施女士现在也会自己做绿豆汤,去皮打豆泥,放点莲子薏仁,加冰糖熬,最后用冰箱冷却。但在她看来,这样精致的绿豆汤,永远比不上小时候,井水里吊起来的那个味道。
休息:泼水降温 竹床露天睡觉
为了度过夏天,人人都想了不少的办法,可说是绞尽了脑汁。到了晚上天黑以后,人们都搬出竹床放在自家屋前或天台,先用凉水将竹床抺一遍,然后点着蚊烟或在身上抺点避蚊子的药水,坐在露天下摇着扇子聊天纳凉,天南地北无所不谈。直到夜深了,昏昏欲睡之时,屋里稍许凉快了些,才回家睡觉,有的人则干脆在竹床上竖起棍子挂起蚊帐在露天下睡觉。
房间里,一整晚都在耳边“嗡嗡”作响的蚊子是最大的敌人,因为家里的门窗都不装纱窗。为了防止蚊子扰人清梦,会点上蚊香,或在床上挂蚊帐。由于实在闷热,很多人家都敞开门窗睡觉,反正家里也没有什么东西,不怕小偷光顾。有人在睡觉前,不停地向墙上和地面泼冷水降温,而那时的住房一般都是平房,泼起水来很方便,加之自来水便宜,用起来也很随意。泼完水之后,等水蒸发带走些许热量,房间就会变得凉爽起来。
在赤坎一幢私人住宅楼里,赵女士正与9个月大的女儿在院子里的竹床上玩耍嬉戏。她告诉记者:“这张床还是10年前的,搬家的时候没舍得扔,现在正派上用场。”现在,赵女士每天晚上将洗完澡的女儿放在上面,纳凉的同时自己也可以歇一歇,躺在上面乘凉聊天,好不惬意。
纳凉:蒲扇和草帽最受欢迎
“现在天一热,大家都喜欢蜗居在空调房,容易患空调病,不利于健康。”80后的港城小伙小戴说,以前人们总喜欢随身带把老蒲扇消暑。夏天一到下午,老街巷口便聚集着街坊邻居,边摇扇子边说着身边有趣的事,那时候自己小,就爱趴在旁边听,心里也感到特别凉快。
晚饭过后,老人们拎张小竹凳,聚到阴凉的榕树下,呼呼地摇着宽宽的蒲扇,打开话匣子,打发夏天的炎热。这些老人很多是跟着儿女们从乡下来到城里的,帮整天忙忙碌碌的儿女看管小孩。傍晚时分,老人们便能清闲一会儿,他们不约而同的来到榕树下,聊聊天,消消食。老人们不习惯电风扇呼呼地吹着,吹得人头晕;更受不了那关得死死的房间,空调低低开着,空气闷闷的。屋外,可以大口大口地呼吸新鲜的空气,尤其是摇着那宽大的蒲扇,阵风呼而来,吹起头发,吹起衣领,好不惬意。
夏日酷暑难耐,如今的人们为了防暑防晒,除了在脸上身上涂抹防晒霜,还需穿着各种防晒衣。而那时候,一顶草帽就帮人们挡住了整个夏天的炎热。“那时售卖草帽和蒲扇的生意,其火爆程度绝不亚于如今的冰箱空调。”港城某商场从事推销员的80后王小姐说。
“在外面工作的人不戴草帽,很容易中暑。”王小姐告诉记者,她的父亲以前跑运输,从早跑到晚。她印象中最深刻的是,父亲从草帽边缘流下的汗水把衣领浸湿,每次回到家,母亲总会帮父亲擦拭额头的汗。如今,草帽依然是夏天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环卫工人在烈日下工作,总是带着草帽,穿着制服,以防晒伤中暑。
责任编辑:张娟
标签:盛夏,消暑,政策,社会
中央气象台将高温蓝色预警升级为黄色预警,并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北京中南部、河北大部、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东部、山东西部、安徽北部、陕西关中地区等地的部分地区也将有35~37℃、局地38~39℃的高温天气。
消暑奇招
消暑“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