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22年度 > 全国基础治理创新 > 资讯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六维双向融合,油地共建共享,创新打造社区治理共同体

来源:民政部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2022-02-23 14:59:43
  东营区是胜利油田机关驻地,半数以上的油田二三级单位、改制企业和居民住宅小区常驻辖区,城区人口中油田人口占六成以上。近年来,东营区切实履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承接大型国企办社会职能剥离的重大职责,以建设全省社区治理创新实验区为契机,着力打破长久固化的油地分治壁垒,创新打造“六维双向融合”的社区治理共同体,油地融合发展的根基全面巩固,群众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有质感,为大型独立工矿区社区管理职能移交提供了有益借鉴。

  一、工作背景

  2017年,东营市被列入全国5个独立工矿区剥离办社会职能综合改革试点之一。东营区作为油田小区的主要承载区,承接油田移交小区85个、居民10.04万户、退休人员7.14万名,承接体量超过全市半数。由于长久以来的油地“二元分治”格局,庞大的油田职能和人员移交后,面临诸多治理难题:一是社区设置不科学。油田小区和地方城市社区相互交错,规模不一,资源散乱,功能重叠。二是管理体制脱钩。油田小区“企业包办”的单位制管理模式,组织建设滞后,服务模式单一,居民参与度低,与地方社会化管理的社区制模式衔接不畅。三是专业力量差距大。油田缺乏专业的社区工作者,工作人员缺少现代化基层治理能力的专业培训,难以快速适应社区制转型治理新局面。四是服务供给单一。企业主要靠行政方式解决职工需求,服务场所布局散乱,设施老化,与居民激增的多元化需求极不适应。五是文化情感有隔阂。油田居民“遇事找企业”的思想根深蒂固,油地居民业缘、趣缘交集少,文化情感认同不足。

  二、主要做法

  针对以上问题,东营区将油田社区管理职能移交后的繁杂工作,创造性划分为党建、机制、阵地、服务、人员、文化“六个维度”,围绕“双向融合”目标,全方位创新油地一体治理体系。

  (一)党建融合,重塑油地共治格局。

  调整社区设置。打破油地界限,按照“地域相近、条块清晰、便于服务、居民认同”的原则,将85个油田移交小区和18个地方社区统一调整为64个城市社区,明晰社区四至范围,变“小区封闭管理”为“社区区域治理”。完善组织设置。打破组织界限,设立驻区油田单位、共建单位等党员任“兼职委员”的社区“大党委”,织密“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宇党小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三级组织体系,实现党建引领“一盘棋”。优化网格设置。打破条块界限,推动区域网格化工作体系和信息平台向油田延伸,整合16类工作网格,统一划分为946个综合网格,实现油地治理“一网统管、多网合一”。

  (二)机制融合,增强协同联动合力。

  建立协调机制。成立区委城市基层党建和社区工作委员会,与油田社会事务服务单位密切对接,形成油地单位主要领导全面参与、顶格协调格局。深化交流机制。街道社区工作分管领导与油田社会事务服务下设单位副职相互挂职党(工)委副书记,发挥街道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油地优势互补。融合运行机制。全面融合推开“三社联动”“社工带动”“错时工作”等油地先进模式,形成富有特色、运行高效的社区工作制度体系。完善自治机制。成立楼栋—网格—社区“三级议事会”,推行听事—提事—议事—办事—评事“五步协商法”,构建起“社区事社区议、居民事居民办”新常态。

  (三)阵地融合,打造功能集成矩阵。

  集约化布局。整合油田移交的308处社区房产资源,综合考虑资源供给度、居民集聚度、服务可及度,布局建设“党群服务中心—党群服务驿站—党群服务点”3级阵地180处,明确层级功能,实现全域覆盖。标准化建设。坚持“亲民、开放、集成、共享”的理念,推动社区党群服务阵地标准化改造,对社区挂牌集中清理规范,对活动区域按照类别整合使用,统一打造“一厅两站一中心”(服务大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退役军人服务站、综治中心)和特色功能区“121+N”的服务空间。社会化运作。盘活社区闲置房屋资源,吸引社会力量,拓展家政、康养、托育、电商等亲民服务单元,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

  (四)队伍融合,壮大力量互补势能。

  配强专职力量。采取地方选派、油田输出、居民选举、社会招聘等方式,配备社区工作者、网格员等专职人员1700余名,其中油田人员825名。强化职业管理。制定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及公开招聘、员额管理、薪酬增长、绩效考核等“1+6”职业发展体系,建成全省首个社区工作者培训中心,搭建岗位培训、跟班学习、竞赛比武、工作论坛等全员化、多元化实践平台,加快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步伐。推进赋权增能。推动499名党员干部、7类执法力量进社区入网格,建立起“吹哨报到、快速反应、逆向评价”机制。

  (五)服务融合,提升多元供给质量。

  下沉公共服务。将与群众最密切的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80项公共服务事项下沉社区,推行社区工作者“全程代办一次办好”,实现社区服务“只找一个人,能办所有事”。拓展社会服务。成立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培育矛盾调解类、志愿服务类、兴趣爱好类等社会组织690余个,每年投入2000余万元,实施“社创+”“邻里+”等油地融合服务项目1000余个,受益群众20万余人次。创新智慧服务。积极推进社区数字化服务改革,率先打造出嵌入式智慧医养、智慧物业、数字广场等全国样板。

  (六)文化融合,增进人文情感认同。

  共筑文化记忆。建设“油城”主题公园、文化广场、工业景观、特色美食街等社区文化空间,还原共同的文化记忆。共度风雨时艰。面对重大自然灾害,油地双方相互支援、并肩作战,成功战胜了百年不遇的“利奇马”台风水患,取得了新冠“零疫情”重大阶段性成果,在危机中缔结起血肉相连的手足情谊。共建精神家园。推动油地文化资源共享、设施共用、活动共办,油田移交小区一体纳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广播电视网络资源实现联网互通,举办“油地一家亲”群众性文化活动千余场,打造出“家”文化,凝聚起“心”动力。

  三、工作成效

  东营区通过积极探索推动“六维双向融合”,打造新时代油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共同体,社区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社区服务管理日益精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一)变“油地分治”为“协同共治”。

  改革后,城市社区治理实现油地全域覆盖,新设、调整、优化647个社区党组织,2万余名油地党员整合统编、就近活动、一体管理,在全省率先完成社区“两委”换届选举,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全部实现“一肩挑”。党建引领、网格管理、社会参与、居民自治的油地融合共治格局正有序形成。

  (二)变“碎片供给”为“全科服务”。

  通过服务阵地标准化、亲民化、社会化改造,构建起完善的“15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打造出“一窗受理、全科服务、一次办好”的社区服务新格局,群众满意率由过去不到90%达到今年的99.84%。

  (三)变“情感隔阂”为“价值认同”。

  坚持“政治属性,人民中心”,全方位提升设施、服务、安全等社区环境,竭尽所能满足油地群众的美好生活向往,擦亮承载几代人记忆的“石油文化名片”,“油地一家亲”的价值认同日渐深化,“共融大发展”的持久动力不断汇聚。

  专家推介建议:

  “石油文化”是山东省东营市的靓丽名片。东营区作为胜利油田机关驻地,面临着探索国有企业改制与社会职能剥离的时代重任。东营区通过积极探索推动党建引领下的“六维双向融合”,打造出新时代油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共同体,变“油地分治”为“协同共治”、变“碎片供给”为“全科服务”、变“情感隔阂”为“价值认同”,为我国大型独立工矿区社区管理职能移交提供了有益借鉴。该案例启示我们,要坚持“党建统领、体制破题、发展治理、做活社区”的总体思路,不断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使“共建、共治、共享”成为新时代工矿社区治理改革与创新中的一抹亮色。

  原标题: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六维双向融合,油地共建共享,创新打造社区治理共同体

责任编辑:罗婷
标签:东营,社区治理,油田

分享至:
  • 扫一扫手机预览

  • 中国社区网微信公众号
精彩推荐
精彩专题
社区地图 社区百科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中国社区网邀您投稿:
zhongguosheq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