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走的人家越来越多 1946年5月4日,全校师生在图书馆举行结业典礼,学校当局宣布西南联大正式结束,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分别回到北平、天津。 大批教师回平津,学校
闻立雕 20.迫使他不得不呐喊 那天在课堂上他不讲事先准备的教材,而是向同学们讲途中所闻所见:“你们看那些捆着的,拉着的,用枪压着走的,一个个瘦成什么样子?腿
闻一多出生于“书香门第、世家望族”, 5 岁开始发蒙,师从徐老先生,与兄长们一道诵读《三字经》、《幼学琼林》、《尔雅》及“四书”、“五经&rd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北平城内人心惶惶,一片混乱。闻一多不得不于 1937 年 7 月 19 日告别古都,告别他所供职的清华大学,拖儿带女南下武汉。由于行时匆忙,出门时只带了一点随身
闻一多首部诗集《红烛》手迹 《红烛》是闻一多的首部诗集,1923年出版,这让他初步奠定了在中国诗坛的地位。诗集分编为《序诗》、《李白篇》、《雨夜篇》、《青春篇》
闻一多使用的木箱 闻一多书写的“闻多”二字 1938年临大西迁时闻一多托运至昆明的木箱。木箱外表以赭红色马粪纸装饰仿皮箱,纵65 cm、横42cm、高27 c
闻一多用过的毛毯 20世纪40年代闻一多用过的毛毯,纵210cm、横163cm,纯毛。黄褐色羊毛毯,有兰字二块标签,签上书“GUARANIEED ALL WOOL MADE IN ENGLAND”。 19
闻一多使用过的毛笔 笔杆上的阴刻红字“得心应手” 20世纪40年代闻一多使用过的毛笔,纵19cm,狼毫竹杆,笔杆上有阴刻红字“得心应手”。 1991
《冬夜草儿评论》封面 《冬夜草儿评论》1921年11月出版,为闻一多、梁实秋著。闻一多的《冬夜评论》、《梁实秋》的草儿评论是两人在清华求学时的代表论著。《冬夜评论》是
本书是闻一多先生的古典文学论文集。全书收录了作者18篇论文,大致分为两部分:一是以神话为中心,对古代文化的考察;二是以《楚辞》为中心,对先秦诗歌的考察。作者认为神话是
《天问》屈原原著,闻一多疏证
闻一多《离骚解诂》古典文学研究
闻一多《九歌解诂九章解诂》古典文学研究
唐诗杂论(古典文学研究) 《唐诗杂论》一书反映出闻一多先生对唐诗的研究。书中内容涉及到文章体裁,著名诗人、诗人年谱以及诗歌的翻译,故名之曰杂论。他对类书与诗的优劣,
闻一多《诗选与校笺》古典文学研究闻一多《诗选与校笺》古典文学研究
闻一多《古典新义》古典文学研究
闻一多《楚辞补校》古典文学研究
闻一多全集(湖北人民出版社) 闻一多是中国现代杰出的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他一生热爱祖国,勤苦奋进,追求真理,经过长期的探索,终于在现实的教育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的
封面和封底书中设计的环衬 1928年闻一多《死水》出版,这是闻一多的第二部诗集,收录有诗集《红烛》以后所作的新诗28首。在思想深度、题材广度和表现手法等方面,《死水》远远
红烛(序诗) 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
1938年闻一多使用的手杖,手杖纵89cm,口径3cm,仿三节竹筒相套黄色藤制,
《九歌》手稿,双页面,双格单栏“昆明康益书报社 活页稿纸”,四页面,每页长32.5 cm、宽23.5 cm,
该枚自刻印章长1cm 、宽1cm、高1.3cm,朱文,印文为:闻一多印
壁画《红烛序曲》,高4米、全长14米,由闻一多的三儿子闻立鹏和夫人张同霞二人合作完成,是闻一多纪念馆镇馆之宝。
《我的父亲闻一多》是一部图文并茂的闻一多传,描写的不仅是作为诗人、学者、斗士的闻一多,而且还有作为家长、作为父亲的闻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