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化浪潮的涌动下,政府机关搬家的现象屡见不鲜,从县市级到省政府驻地搬迁,北京绝不是第一个“试水”的城市,但作为首都所在地,它引起的震荡波是巨大的。在中国地方以往的治理实践中,经常用政府机构搬迁当做拉动城市经济发展的杠杆,或者是疏解主城功能,改善交通拥堵的手段。如果尽量弱化在城市规划治理上的考量,一场如火如荼的行政副中心建设,为当地已有的社区会带来怎样影响?它们作为社会有机体最基本的内容,联结群众最紧密的基层组织,受到迁徙政策影响后,会发生什么转变?
顶着7月的骄阳,通州区地产经理杨小郡忙得满头大汗。从6号线潞城地铁站走出的看房客,络绎不绝。“附近有什么学校?到市区要多久……”一连串的问题不断涌来。
坊间传闻已久的“北京市政府将东迁通州”的消息,终于有了官方正式版。中共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在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上说:要聚焦通州,深化方案论证,加快市行政副中心的规划建设,2017年取得明显成效。
11日闭幕的中共北京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表决通过《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其中披露:北京将聚焦通州,加快市行政副中心的规划建设,在2017年取得明显成效;“控”与“疏”双管齐下,严控新增人口,2020年人口控制在2300万以内,中心城区力争疏解15%人口……
“通州区宋庄、张家湾等地,都存在大量过去遗留的大院、库房。随着市行政副中心的建设,这些都要腾退。”黄艳说,规划的优化调整要严格按照“减量提质”的要求执行。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严格划定城市增长边界,严格生态保护红线——这三把“尺子”将严格规诫副中心的规划建设。
日前通过的北京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 《意见》指出:要聚焦通州,深化方案论证,加快市行政副中心的规划建设,2017年取得明显成效。既然定位市级行政副中心,就意味着未来部分北京行政机关会搬到通州。
近日闭幕的中共北京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表决通过了《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其中,涉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些重磅信息首次向社会披露:北京将聚焦通州,加快市行政副中心的规划建设,在2017年取得明显成效;“控”与“疏”双管齐下,严控新增人口,2020年人口控制在2300万以内,中心城区力争疏解15%人口……
北京建设通州行政副中心从传言到官方确定一直备受关注。当前,北京进入疏解非首都功能、解决“大城市病”的攻坚期,加快通州行政副中心建设是北京突破“单中心”城市格局的重要举措。
通州将成为“北京行政副中心”,在7月11日北京市委全会后,算是从传闻变成新政,终于尘埃落定了。随之风起的,不仅有热议,也有房价的躁动。通州的房价注定将暴涨吗?咱们要呼朋引类去通州买房吗?“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就是搞出一个热火朝天的“大通州”吗?对这三个“?”的回答,都是:不。
近日,北京市政府明确,加快通州成为市行政副中心的规划建设。这预示着北京市疏解部分市行政机关到通州的战略进一步明朗。那么,此举将带来哪些影响呢?记者走访发现,目前,通州的房价和相关概念股都在上涨,而基础设施建设也进入了新的阶段。
河北保定成“副都”的传言始终没有被证实,北京通州行政副中心倒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中率先落地、崛起。日前,召开的北京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表决通过,北京加快通州行副中心建设。
关于北京通州未来发展的猜测分析,成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最受关注的话题。北京行政副中心究竟会如何规划?市规划委主任黄艳、副主任王飞集中回答了一系列热点问题。据介绍,北京行政副中心的建设,要放在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大局中考虑,要“有序推动北京市属行政事业单位整体或部分向市行政副中心转移”,从而带动科研、商务、文化、会展等功能聚集,并由此逐步带动中心城人口向通州转移。
近日,“通州升级为北京行政副中心”正式落地。加上此前一连串动作,都预示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的推出越来越近。记者从多个层面获悉,在协同发展中,北京主要将加快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加快产业转移和人口分流,而天津和河北则是做好被疏解的功能及产业转移的承接与合作。
在上周末刚刚结束的北京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上,表决通过了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其中提出要聚焦通州,深化方案论证,加快市行政副中心建设。喧嚣十年的北京行政副中心终于尘埃落定,落户通州。
7月10日至11日召开的中共北京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全面部署了北京市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对通州,会议透露的信息简明扼要:“聚焦通州,深化方案论证,加快市行政副中心的规划建设,2017年取得明显成效。”
日前,在北京聚焦通州建设行政副中心的消息终于尘埃落定后,北京市规划委于7月14日进一步对外透露了关于通州建设规划的诸多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