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人爱喝汤,也爱煨汤,吊子曾是家家户户必备的煨汤工具。它关乎美味,也关乎温情。我家40年的故事,从一口老吊子说起……
讲述人: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古城街道东方今典社区 薄振海60年代的粮票,曾经作为购买粮食的重要凭证,影响了我国几代老百姓的生活。(薄振海供图)冬天把暖水壶放在被窝里,整个
为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好家风、传承好家训,9月14日上午,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馆长袁钢,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保管研究部主任赵春国,武汉市
石碾,在那个还没有电动粉碎机的岁月里,它是农产品加工的主要工具。它像年轮转过了一圈又一圈,转动了几代人的温饱,碾出了所有人的幸福。我家40年的故事,就要从一盘古老的石
洗衣机(徐萍供图) 讲述人:河南省郑州市上街区济源路街道三湾街社区 徐萍 说起老物件,我家里用了几十年的东西还真多,缝纫机、洗脸盆、洗衣机……有的还是我父
相机是时间的停格器,摄影是抓住流逝的时间里每个值得回忆的瞬间,好照片是若干年后你看到这张照片会微笑的。一个背包,一个相机,一张车票,一个人,走向远方,走在路上,留下的痕迹
没有电灯的年代,晚上的村子黑得可怕。乡亲们在村子里摸黑找着回家的路,偶尔经过一家,闪烁着星星点点的灯光,那便是煤油灯了。我家40年的故事,就要从那一盏盏温情的煤油灯讲
作为“两弹一星”“红旗一号”防空导弹的亲历者,彭海蛟跟随导弹之父钱学森、张履谦、宋健等,从科研、设计、生产、总装、对接、联调和国家靶场的试
自1987年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飞跃性进展,2000年,电脑在中国普遍兴起,科技的发展让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加方便、快捷。一声问候、一句关怀、一份家
“28”加重飞鸽自行车(图片来源于网络) 讲述人:孙辑严 一辆“28”加重飞鸽自行车,在我们家里已有半个世纪,“它”是我和我的那一位的定情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家住的是三间土屋,一家七口挤在一张炕上,窗户都是纸糊的……”想起40年前的穷困生活,家住襄阳市枣阳经济开发区的施克江依然
缝补衣服、纳鞋底儿……是母亲每天晚上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的身影,而顶针也是母亲从不离手的“宝贝”。一枚顶针,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也承载着对过往的
爷爷1960年在李集乡艾联公社参加工作,主要是搞财经工作,从此和算盘结缘,一干就是几十年,无论调任至哪个单位都是从事财务工作,几乎上班时间就与自己手上的那个算盘形影不离
乡间的老房子不仅是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更是活色生香、贴近体温的存在。有的住着其乐融融的人家,有慈祥敦和的老夫老妻,有甜蜜恩爱的新婚燕尔……深宅老屋里,
一台老式相机记录着承载一代记忆的老式建筑,在泛黄胶片下留存的是时光的流逝,岁月的变迁。它就像是一个老者,静静地为年轻人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讲述人:薛应华,男,74岁,湖
衣服也会说话。有些衣服虽然被存放在箱底,但却从未被遗忘,因为它们记录这一个人一个时代的真实记忆。“我家40年”的故事就从一身被珍藏了30多年的军装说起&he
讲述人:河南省开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金耀街道祥和社区 王新 我出生于1955年,今年63岁。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在其后的四十年里,中国开始书写改革开放的全新
相机,是时间的记录者,一张张照片里凝结的是一段段美好的回忆,随着科技的进步,相机也在不断升级,我家40年的故事,就要从一台照相机说起…… 讲述人:高玉平,67岁,
“咔嚓,咔嚓,咔嚓嚓……”伴随着有节奏的声响,一把推子,一副剪刀,不一会儿,一个利索的发型就修剪好了。随着时代变迁,“一推一剪”的传统手
从边海防到内地军营,从特殊的岗位到平凡的工作,所有将士都为富国强兵默默奉献着青春年华。每一枚军功章背后都有一段不平凡的故事,“我家40年”的故事就从这三枚
一张老公交月票、一趟公交车记录着太多人的童年和青春。40年前,公交月票是人们不可或缺的出行凭证;40年后,公交月票退出历史的舞台,成了一代人不能忘却的生活记忆。“
厨房永远都是烟熏火燎的,满满都是尘世的烟火气息。家里用黄土做的灶台,不高不矮,母亲半躬着腰在灶台边炒菜刷锅煮饭,锅中升腾的蒸汽和香气四溢的菜肴,让清苦的日子也变得快
有电灯的年代,晚上的村子黑得可怕。乡亲们在村子里摸黑找着回家的路,偶尔经过一家,闪烁着星星点点的灯光,那便是煤油灯了。我家40年的故事,就要从那一盏盏温情的煤油灯讲起&
“咔擦”一声,留住时间脚步,记录精彩瞬间。一台老式相机拍摄的照片,在人生的每个阶段留下重要的注点,串联起过往人生路上的珍贵回忆。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拍照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读小学时开始接触学习算盘知识,遗憾的是当时的数学老师家里盖房子,耽误了几节珠算课,直到毕业再也没有学习珠算。 1992年春天,我到镇上的一家银行储蓄